新巴尔虎右翼旗
清乾隆年间建旗,属黑龙江将军。其后驻地在阿拉坦额莫勒镇。据 《东三省纪略》卷5: 新巴尔虎 “昔日在外兴安岭北麓游牧,嘉庆间渐向南徙,遂成部落。因其言语与陈巴尔虎相通,故名巴尔虎。新编入旗,故曰新巴尔虎”。1945年划归兴安省。1947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属呼伦贝尔盟。1955年改称新巴尔虎右旗。
清乾隆年间建旗,属黑龙江将军。其后驻地在阿拉坦额莫勒镇。据 《东三省纪略》卷5: 新巴尔虎 “昔日在外兴安岭北麓游牧,嘉庆间渐向南徙,遂成部落。因其言语与陈巴尔虎相通,故名巴尔虎。新编入旗,故曰新巴尔虎”。1945年划归兴安省。1947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属呼伦贝尔盟。1955年改称新巴尔虎右旗。
北宋置,属合江县。即今四川合江县西南七十里遥坝乡。宣和三年 (1121) 废,次年 (1122)复置。元初废。
1945年9月晋冀鲁豫边区改平北县置,治郝家庄 (今山西平定县北郝家庄)。1947年5月撤销,并入平定县。旧县名。太行抗日根据地设。1945年由平北县改名。治今山西省平定县郝家庄。以县境在石太铁路以北
在今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清一统志·琼州府一》:小五指山“在陵水县西一百里生黎峒中,与崖州接界。脉自五指山至此挺立数峰,黎人环居其下。《旧志》,下有温郎、岭脚二峒,明嘉靖中征黎,尝分奇兵出此
即今陕西商州市东北宽坪。1946年陕甘宁边区置商雒县治此。
即今北京门头沟区潭柘峰上之潭柘寺。《清一统志·顺天府二》: 岫云寺 “在宛平县西潭柘山。……晋为嘉福寺,唐为龙泉寺,后更潭柘。本朝康熙二十七年修,赐今额”。
一作鄂什。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奥什。《清高宗实录》: 乾隆二十七年 (1762) 七月乙亥,谕曰:“永贵等奏称,额德格讷阿济比所属鄂斯等处,为额尔德尼占据。” 即此。
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0) 改都匀安抚司置,属贵州都司。治所即今贵州都匀市。清康熙十一年 (1672) 废。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改都云县置,治今贵州省都匀市。属贵州都司。弘治七年(1494年
北魏置,属襄城郡。治所即今河南唐河县。西魏为襄城郡治。隋属舂陵郡。唐贞观元年(627)废。开元十三年(725)复置,属唐州。天宝元年(742)改为泌阳县。古县名。北魏置,治今河南省唐河县。属襄城郡。隋
亦作四璝山、四隤山。又名四马山。在今江苏江浦县西南,与安徽和县接界。《寰宇记》卷124和州乌江县:“四溃山在县西北七十五里。项羽既败于垓下,东走至东城,所从唯二十八骑,汉兵追者数千,羽乃引骑因四溃山而
①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八十里。《方舆纪要》卷40忻州“程侯山”条下:“西北十五里有云中山。下有谷, 云中水出焉。山之北即崞县界。”②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清一统志·绛州一》:云中山“高出云汉,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