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新城郡

新城郡

①战国楚怀王时 (前328—前299) 置,治所在新城 (今河南伊川县西南)。《战国策·楚策一》: 城浑 “遂南交于楚,楚王果以新城为主郡。”辖境相当今河南伊川县一带。

②三国魏黄初元年 (220) 改房陵郡置,属荆州。治所在房陵县 (今湖北房县)。辖境相当今湖北房县、保康县和神农架林区北部地。南朝宋属梁州。南齐改为南新城郡。梁复为新城郡,后为岐州治。西魏改为光迁国。

③南朝宋分广汉郡置,属益州。治所在北五城县(今四川三台县)。南齐废。隋大业三年 (607) 改梓州复置,治所在郪县 (今四川三台县)。辖境相当今四川三台、射洪、盐亭三县及中江县东南地。唐武德元年 (618) 改为梓州。

④南朝梁置,属南朔州。治所在新城县 (今河南潢川县东南)。隋开皇初废。

⑤东魏天平中置,属北荆州。治所在孔城 (今河南伊川县西南高山乡张村)。武定五年 (547) 徙治北荆州城 (即新城县,在今伊川县西南)。北齐天统五年 (569) 还治孔城。隋开皇初废。


(1)本为韩地,后入楚,怀王时(前328—前299)置为郡。以地名新城为名。辖境有今河南省伊川县一带。《战国策·楚策一》:城浑“遂南交于楚,楚王果以新城为主郡”。(2)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合房陵、上庸等郡置,治房陵县(今湖北房县)。属荆州。辖境相当今湖北省房县、保康、南漳、竹溪、竹山等县地。其后分西部置上庸郡,辖境缩小。南朝齐改为南新城郡。梁复为新城郡。属岐州。北周改为光迁郡。(3)隋大业初改梓州为新城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为梓州。


猜你喜欢

  • 绥平堡

    北宋崇宁三年 (1104) 以保敦谷置,属廓州。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北。《宋史·地理志》 廓州: 绥平堡 “南至肤公城界二十里,北至保塞砦界一十七里”。后废。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置于保敦谷,

  • 九宗山

    一名九嵕山。在今湖北孝昌县东。《寰宇记》卷132孝感县:九宗山,“刘澄之《宋永初山水记》,吉阳县西有九宗山”。

  • 伊阙山

    一名龙门山、钟山。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二十五里。《魏书·释老志》:景明初,高祖、文昭皇太后营石窟“于洛南伊阙山”。即此。即“伊阙”。

  • ①周代国名。春秋时灭于齐。故址在今山东沂南县南。《春秋》:闵公二年(前660),“齐人迁阳”。即此。西汉置阳都县。②一作唐。春秋燕邑。在今河北顺平县西北。《春秋》:昭公十二年(前530),“齐高偃帅师

  • 峡江

    ①即今江西峡江县之赣江。《方舆纪要》卷87临江府峡江县: 峡江 “在县治 (今巴邱镇)南,即赣江也。自吉水县流入境,经城南而东北出,入新淦县界。江流峻急,势如三峡,故有峡江之名”。②亦名锁江。指今四川

  • 思野堡

    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旧属荣河县。《清一统志·蒲州府》: 思野堡 “在荣河县东”。

  • 大藤峡水

    即今广西武宣县与桂平县间黔江段。《舆地纪胜》卷105象州:大藤溪“在武仙县东南百五十里。源出浔州大立山下,注于浔江。又有大藤峡”。《方舆纪要》卷109武宣县:浔江在“县东南三十里。亦曰大藤峡水,即柳江

  • 来安集

    即今江苏泗阳县东二十里来安乡。《清一统志·淮安府二》 “众兴集”条下引《册说》谓“二十里至来安集”。

  • 猪嘴山

    在今甘肃榆中县西北四十里。金于此置猪嘴镇。

  • 漓江

    一作离水。又名桂江。在今广西东部,为西江支流。发源于兴安县猫儿山,流经兴安、灵川、桂林、阳朔、平乐、昭平、苍梧等市县地,至梧州市注入西江。《水经·漓水》: “漓水亦出阳海山,南过苍梧荔浦县,又南至广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