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米径
古水名。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寰宇记》卷124含山县:“斗米径水在县西南八十里。按:旧径历阳豪杰李子建当隋末杜伏威之起,从伏威守城,伏威分兵戍栅口,欲开路运粮以救军食,子建请以东关下开沟通黄港陂入历湖,率都下人各赍米一斗,功就米尽径成。馈运无阙,故谓之斗米径。”
古水名。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寰宇记》卷124含山县:“斗米径水在县西南八十里。按:旧径历阳豪杰李子建当隋末杜伏威之起,从伏威守城,伏威分兵戍栅口,欲开路运粮以救军食,子建请以东关下开沟通黄港陂入历湖,率都下人各赍米一斗,功就米尽径成。馈运无阙,故谓之斗米径。”
在今山西太谷县西南。《清一统志 ·太原府一》: 胡谷水 “西北入祁县界,合侯谷水”。
即河桥。西晋泰始十年 (274) 杜预建造于富平津,在今河南孟县西南黄河上。为黄河南北交通要道之一。北魏、东魏先后筑河阳三城于桥北、桥南及河中洲上,为洛阳外围戍守重地。唐代通称河阳桥。《唐六典》: 天
在今河北唐县西北十五里。《水经·滱水注》: 唐水 “出中山城之西如北,城内有小山,在城西侧而锐,上若委粟焉,疑即 《地道记》 所云望都县有委粟关也”。又 《新唐书·地理志》 唐县: “北有委粟故关。”
指今印度尼西亚丹尼巴群岛的延德纳岛。《海岛逸志》卷3:“(万澜)其属国有小知汶、稽哖、阿汝、鹅朗、丹黎抹。”
金置,属阳曲县。即今山西太原市北二十八里阳曲镇。在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东部。面积39.4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阳曲村,人口 5350。因村位居阳兴河河湾之阳,故名。东汉末曾为阳曲县治。1
在今广东湛江市东北。清时设把总驻防。
又作陆量。秦汉称五岭之南地区为陆梁。《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壻、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正义》:“岭南之人多处山陆,其性强梁,故曰陆梁。”古地区名。
西周武王子封国,姬姓。在今河南平顶山市西,白龟山水库内。《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邘、晋、应、韩,武之穆也。”杜注:“应国,在襄阳城父县西。”战国为韩邑,后属秦,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为范睢封邑。
又名新宫、显阳宫。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鸡鸣寺南,成贤街旧牌楼一带。东晋元帝南渡,初居太初宫,改为建康宫。《晋书·成帝纪》: 东晋咸和三年 (328) 苏峻作乱。四年,“峻子硕攻台城,又焚太极东堂、秘阁,
即今四川宜宾县东北白花镇。清光绪《叙州府志》卷8宜宾县:白花场在“治东北一百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