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郎水
在今贵州桐梓县北。为桐梓河源之一。《明一统志》 卷72播州宣慰司: 斋郎水 “在宣慰司(今遵义市) 北二百里。源出蒿芰里楚米坡,经小溪里入泸州合江,会蜀江。古有苗斋郎者居此,因名”。
在今贵州桐梓县北。为桐梓河源之一。《明一统志》 卷72播州宣慰司: 斋郎水 “在宣慰司(今遵义市) 北二百里。源出蒿芰里楚米坡,经小溪里入泸州合江,会蜀江。古有苗斋郎者居此,因名”。
在今河南宜阳县东北三十里。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为阻止黄巾起义,于此置八关都尉官。《水经·洛水注》:“其城西阻塞垣,东枕惠水……置函谷、广城、伊阙、大谷、轘辕、旋门、小平津、孟津等八关,都尉官治此
明置,属定辽右卫。即今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南草河城镇。《方舆纪要》 卷37辽东都司 “甜水堡” 条下: “又南八十里曰草河堡。” 民国 《奉天通志》 卷82凤城县: “草河自本溪东南流至县治北一百二十里
西魏置,治所即今陕西渭南市北下吉镇。隋开皇初废。西魏置,治今陕西省渭南市北下吉镇。属雍州。辖境约当今陕西省渭南市北部。隋开皇初废。
亦作潺山。在今四川安县西南,为古孱水(今凯江) 发源处。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汉中志》:涪县 “孱水出孱山,其源出金银矿,洗取,火融合之为金银”。
蒙古中统四年 (1263) 改宣宁府置,治所在宣德县 (今河北宣化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万全、阳原、蔚县、涞源及山西广灵、灵丘等县地。元后至元三年 (1337) 改为顺宁府。蒙古中统四年(
南齐置,为隆川郡治。治所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六靖镇。南朝梁改为陆川县。古县名。南朝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东南陆靖。为陆川郡治。南朝梁、陈间改为陆川县。
在今河北滦南县南大庄河。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滦州图:“南有大庄窝,刘家河把总驻此。”
即宋卡。今泰国南部马来半岛东岸之宋卡。清陈伦炯《海国闻见录·南洋记》 作宋脚。
在今河北泊头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13交河县: 倒流河在 “县 (按,今泊头市西南交河镇) 东北九十里,县东境之水汇流于此,西流四十里会为三岔河,注于滹沱,故曰倒流。一名蔡河”。
在今湖南桂阳县南三十里。《舆地纪胜》卷61桂阳军:龙渡山“又名神渡山。在军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0桂阳州:龙渡山“州之望山也。下有源泉,溉田甚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