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关
明置,属小所守御千户所。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小河乡北。《明史·地理志》 小河所:“北有师家山,一名文山,山麓有文山关。”
明置,属小所守御千户所。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小河乡北。《明史·地理志》 小河所:“北有师家山,一名文山,山麓有文山关。”
即今江西兴国县东北梅窖镇。清同治 《赣州府志》 卷3: 兴国县有 “梅窖” 墟。
即落门镇。今甘肃武山县东三十里洛门镇。清宣统《甘肃新通志》卷6宁远县:南峪水“在县东三十里。一名杨家河。……又北流西河水东来注之。经洛门北入渭水”。
亦名榕山、容山。在今四川合江县东南。《明史·地理志》 合江县: “又南有榕山,俗名容子山。”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临安府置,二十一年 (1284) 为江浙行省治所。治所在钱塘、仁和二县 (今浙江杭州市)。辖境相当今浙江杭州、海宁、余杭、富阳四市及临安县地。至正二十六年 (1366)朱
又名龟城。即今四川成都市。东晋干宝《搜神记》:“秦惠王二十七年,使张仪筑成都城,屡颓。忽有大龟浮于江,至东子城东南隅而毙。仪以问巫。巫曰:依龟筑之。便就。故名龟化城。”
在今山东兖州市西北三十里。跨洸水。《方舆纪要》 卷32嵫阳县: 高吴桥“ 《志》 云: 泗水经杏林闸,稍北为高吴桥,河即洸水也。汶水经宁阳县之堽城坝,分流为洸水,西南流入界,至高吴桥,又西南历济宁州城
亦作陶洪坝。在今四川叙永县南。《明史·侯良柱传》: 崇祯二年 (1629),“总督朱燮元遣贵州总兵许成名复赤水卫,(奢) 崇明、(安) 邦彦以十余万众来争。成名还永宁,贼追之锐甚。良柱偕监军副使刘可训
在今广西邕宁县西良庆镇。民国《邕宁县志》卷2:良庆墟“滨河转运便利,颇盛”。
西汉元朔六年 (前123) 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方城县西南五十六里博望镇。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汉书·张骞传》 注: 颜师古曰,“取其能广博瞻望”。故名。西晋属南阳国。南朝宋永初后废。古县名。
即今陕西略阳县北八十里九股树。《方舆纪要》卷56略阳县:白玉关“一名九股树。今有九股树巡司置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