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州
元元贞元年(1295)升攸县置,属天临路。治所即今湖南攸县。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攸县。
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攸县置,治今湖南省攸县。属潭州路。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攸县。明洪武三年(1370年)降为县。
元元贞元年(1295)升攸县置,属天临路。治所即今湖南攸县。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攸县。
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攸县置,治今湖南省攸县。属潭州路。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攸县。明洪武三年(1370年)降为县。
西汉元康元年 (前65) 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桐柏县西北二十二里固庙。《水经·淮水注》: “在桐柏大复山之阳,故曰复阳也。” 西晋废。
在今贵州岑巩县北。《方舆纪要》卷122思州府:洒溪“源出都素司之马口溪,绕城北而东合于架溪,谓之清江”。
①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吴新都郡置,属扬州。治所在始新县 (今浙江淳安县西北新安江北岸,现已没入千岛湖)。辖境相当今安徽黄山市大部、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绩溪等县及江西婺源、浙江淳安县地。隋开
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鹿头山。《新唐书·宪宗纪》: 元和元年 (806),“高崇文及刘辟战于鹿头栅,败之”。即此。
本俱密国都。在今塔吉克斯坦苏尔哈布河流域 (一说在今达尔瓦斯)。唐龙朔初为至拔州都督府治所。本俱密国国都。在今苏尔哈布河流域,一说在今达尔瓦斯。唐于此置至拔州都督府。
亦名耀德城。在今宁夏灵武县南石沟驿乡西,古为灵州戍守处。《资治通鉴》: 五代晋开运三年(946) 八月,“冯晖引兵过旱海,至辉德,糗粮已尽”。即此。
即今河北井陉县东南二十四里吴家窑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0井陉县图:东南有吴家窑。集镇名。在河北省井陉县城东南部。吴家窑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200。明成化年间吴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居窑洞,故
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北。《新唐书·地理志》 同州朝邑县: “北四里有通灵陂,开元七年,刺史姜师度引洛堰河以溉田百余顷。”
在今湖北黄陂县西。《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黄武五年(226)七月,“权闻文帝崩,征江夏,围石阳,不克而还”。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西。《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黄武五年(226年),“孙权闻魏文帝崩
北魏改南巨鹿郡置,属殷州。治所在平乡县 (今河北平乡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北内丘、任县、平乡、巨鹿、隆尧等县地。隋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