摺岭
在今湖南宜章县北三十五里。即黄岑山东麓。两峰对峙,盘折而上。《舆地纪胜》 卷57引《图经》 云: “路登陟盘旋摺叠,故名摺岭。” 明嘉靖时,知县胡勃凿山开道,行者便之。
在今湖南宜章县北三十五里。即黄岑山东麓。两峰对峙,盘折而上。《舆地纪胜》 卷57引《图经》 云: “路登陟盘旋摺叠,故名摺岭。” 明嘉靖时,知县胡勃凿山开道,行者便之。
又作东祥州、祥州。元置,在今吉林汪清县北。元《析津志》天下站名:“唆吉正东微北百二十(里)石迪,正东北五十(里)甫丹,百一十(里)东洋州。”明废。
即今北京市北海大石桥。 元初为木吊桥。明改为石桥,名御河桥,亦名金海桥。世宗时桥东西两端各建牌坊一座, 西曰金鳌, 东曰玉, 故名金鳌玉桥。
元、明、清时代均在西藏阿里境内。《清一统志 ·西藏》 阿里诸城: 拉达克城 “在喇萨西南三千七百五十余里。其所属有札石刚、丁木刚、喀式三城”。在克什米尔,今名列城。清道光二十六年 (1846) 英国侵
又名坦石桥镇。即今上海市南汇县西北二十四里坦直镇。清光绪 《南汇县志》 卷1: 坦石桥镇 “又称坦直桥,邑西北二十四里”。
清置,属兴平县。即今陕西兴平市西南四十里桑镇。
在今河南偃师市北。《隋书·食货志》:开皇三年 (583) 于 “洛州置河阳仓”。即此。在今河南省偃师市北。为黄河沿岸四大粮仓之一。《隋书·食货志》:开皇三年(583年),于“洛州置河阳仓”,即此。
北宋置,属环州。在今甘肃环县境。后废。
在今贵州石阡县东南龙山。《方舆纪要》卷122石阡府“龙山”条:“山高耸,左岩畔有古洞,洞内石隙中有水泻入深潭,至春瀰漫,流出五巴砦,入于大溪。冬则涸,时有大风飓发,俗呼为风鬼洞。《志》云,洞在石阡司治
一名沙湖镇。即今江西新干县北赣江西岸三湖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6新淦县:“自界埠登舟顺流……至三湖圩。”(1)在江西省新干县北部、赣江西岸。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三湖,人口
1938年日伪由清苑县析置,为河北省会。治所即今河北保定市。1945年废。1948年当地解放后复置保定市。在河北省中西部、太行山东麓。面积2.2万平方千米(市辖区73平方千米)。人口1076.9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