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城
即今新疆拜城县。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16: 拜 “地饶水草,城距山岗,周一里三分,高一丈,东西二门”。乾隆 《西域同文志》 卷2: 拜,“回语,富厚之意。居民富厚,多牲畜,故名”。清光绪八年 (1882) 置拜城县于此。
即今新疆拜城县。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16: 拜 “地饶水草,城距山岗,周一里三分,高一丈,东西二门”。乾隆 《西域同文志》 卷2: 拜,“回语,富厚之意。居民富厚,多牲畜,故名”。清光绪八年 (1882) 置拜城县于此。
明洪武十五年 (1382) 降顺宁府置,属大理府。治所即今云南凤庆县。十七年 (1384) 复升为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降顺宁府置,治今云南省凤庆县。辖境相当今云南省凤庆、昌宁等县。十七年复升
又名稍直口。北宋咸平中筑。在今天津市西稍直口。
唐贞观八年 (634) 改西恭州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红原、马尔康县境。后废。
即今河北临漳县东十二里西羊羔乡。明正德《临漳县志》卷2:“羊羔屯去县东一十里。”
在今河北大名县北。《资治通鉴》:唐光化二年(899),刘仁恭攻魏州,“时葛从周自邢州将精骑八百已入魏州。戊申,仁恭攻上水关、馆陶门……从周等殊死战,仁恭复大败”,即此。唐魏州城(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附
从今云南个旧市经鸡街、蒙自至碧色寨。全长72.2公里。与滇越铁路衔接。1915年动工修建,1921年建成。
又名梅君山。在今福建建瓯市南二里。《寰宇记》 卷101建州建安县: 梅君山 “在郡东南,云梅福炼药于此山上升,因名之”。《清一统志·建宁府》 引 《新志》: “又名梅仙山。山顶丹井、坛灶犹存。”
元至元十二年(1275)升归州置,治所秭归县(今湖北秭归县西北旧州河)。十四年(1277)改为归州路。
即轵道,秦汉亭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汉书·高帝纪》: 高祖元年 (前206),“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降枳道旁”。即“轵道”。
明洪武元年(1368)改永州路置,属湖广行省(后为承宣布政使司)。治所在零陵县(今湖南永州市)。辖境相当今湖南祁阳县以南、东安县以东湘水及其支流潇水流域。1913年废。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永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