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延山
即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北与乐都县交界之拉鸡山。《隋书·炀帝纪》: 大业五年 (609),“五月乙亥,上大猎于拔延山,长围周亘二千里”。校勘记引 《礼仪志三》 作 “诏虞部置拔延山南北周二百里”。明代改名巴燕戎山。
古山名。在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北。隋大业五年(609年),炀帝大猎于拔延山,即此。
即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北与乐都县交界之拉鸡山。《隋书·炀帝纪》: 大业五年 (609),“五月乙亥,上大猎于拔延山,长围周亘二千里”。校勘记引 《礼仪志三》 作 “诏虞部置拔延山南北周二百里”。明代改名巴燕戎山。
古山名。在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北。隋大业五年(609年),炀帝大猎于拔延山,即此。
明弘治八年(1495)置,属元江府。治所即今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嘉靖十二年(1533)改恭顺州。
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南。《水经·济水注》: 鱼子沟 “水南出长白山东柳泉口,山即陈仲子夫妻之所隐也。……其水又径於陵县故城西,……其水北流注于陇水 (孝妇河)”。
在今云南蒙自县东九十里。《明一统志》卷86临安府: 羡裒山 “上多石笋,绝顶平地千顷,中有三池,水草四时不枯竭,最宜牧放”。
即朱留店。今山东昌乐县东朱刘镇。
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三里。亦谓之大溪。《方舆纪要》卷122石阡府:龙底江“其上源为包溪、铺溪,流经府东黄茅囤而合流,绕府前入思南府界,注于乌江”。
即今四川万源市东南里井溪乡。民国《万源县志》卷2:井溪坝在“治东一百六十里”。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会川府置,属罗罗蒙庆等处宣慰司。治所在武定州(今四川会理县东南十里)。辖境相当今四川会理、会东等县地。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会川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大理会川
①又名紫光阁。在今北京市中南海西岸。清《日下旧闻考》卷24:“紫光阁在明武宗时为平台,后废台,改为紫光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处。②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平台乡。《史记·梁孝王世家》
在今广西西林县东南那佐苗族乡。《清一统志·泗城府》:那佐隘“在西林县西南二百二十里,接富州界。高峰夹峙, 中有小径,设百总驻防”。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东南那佐。清时设上林营把总驻防。
在今甘肃成县东南七里。《方舆胜览》卷70同庆府:万丈潭,“《旧经》昔有黑龙自潭飞出”。杜甫有《万丈潭》诗:“青溪合冥寞,神物有显晦。龙依积水蟠,窑压万丈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