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阳山
在今河北满城县西南十里。《金史·地理志》: 清苑县 “有抱阳山”。《清一统志 ·保定府二》引 《旧志》: “两峰环抱南向,中谷温和,隆冬冰雪不积,故曰抱阳。又以花木蓊翳,亦曰花阳。有石洞数十处。又有龙潭,水常不竭。”
在河北省满城县西。海拔361.5米。因十余座山峰由主峰两翼向西南、东南伸展,环山抱阳而得名。又因谷中温和,隆冬冰雪不积,花木蓊翳,故又称花阳山。山上有泉、洞等胜景,还有隋建宝教院、唐建圣教寺等古建筑遗迹。
在今河北满城县西南十里。《金史·地理志》: 清苑县 “有抱阳山”。《清一统志 ·保定府二》引 《旧志》: “两峰环抱南向,中谷温和,隆冬冰雪不积,故曰抱阳。又以花木蓊翳,亦曰花阳。有石洞数十处。又有龙潭,水常不竭。”
在河北省满城县西。海拔361.5米。因十余座山峰由主峰两翼向西南、东南伸展,环山抱阳而得名。又因谷中温和,隆冬冰雪不积,花木蓊翳,故又称花阳山。山上有泉、洞等胜景,还有隋建宝教院、唐建圣教寺等古建筑遗迹。
①即褐山。今安徽芜湖市北临江之四褐山。《新五代史·吴世家》: 中和三年 (883),“ (杨) 行密乃引兵攻 (赵) 锽,战于曷山,大败之”。天复二年 (902),“冯弘铎叛,袭宣州,及田頵战于曷山,
亦曰眉洲。在今湖南汉寿县西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80龙阳县: 湄洲 “以突起中流,状若蛾眉也”。五代汉末,楚王希广遣其将刘彦滔将水军攻朗州,朗兵迎战于湄洲,彦滔败还。即此。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小金县境。北宋作卑卢州。后废。
在今山西灵丘县西南。《方舆纪要》卷44灵丘县:水南寨在“县西南五十里。址高四里,滱河径其北, 因名”。
西魏置,治所在丹水县(今河南淅川县西六十五里寺湾村)。北周废。
①即今云南洱源县东北三营乡。《清一统志·大理府》:三营“在浪穹县莲花山下。《旧志》:元世祖自石门关入取大理,见蒙次和为噤喉之地,留军三百户以镇之,因名三营。明洪武十五年,平云南。蓝玉遣兵攻拔三营万户砦
金改滑家口镇为滑口镇,属平阴县。在今山东东阿县东南。明、清置巡司于此。
明置,在今贵州平塘县西南通州镇。《方舆纪要》 卷121定番州: 通州关,“ 《志》 云: 在定番州东南百七十里”。
又称大佛寺。唐建。在今天津市蓟县城内。辽统和二年 (984) 重建。《清一统志·顺天府》: 独乐寺“在蓟州城西门内,有唐李白书观音之阁匾”。观音阁上下两层,通高23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高层楼阁建
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久庆乡境。《明史·朱燮元传》: 天启三年 (1623),讨奢崇明叛军,“乃尽掣诸军会长宁,连破麻塘坎、观音庵、青山崖、天蓬洞诸砦”。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