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报国寺

报国寺

①在今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辽代创建。明初塌毁,成化二年(1466)重修,改名慈仁寺。清乾隆十九年(1754)重修,改名大报国慈仁寺。现寺内存有明成化二年御制碑和清乾隆二十一年御制重修报国寺诗碑。

②在今四川乐至县东北龙门乡北金龟山麓。清道光《乐至县志》卷9:报国寺“在治东三十五里。古寺毁。今重装饰。……寺建于李唐前,故灵异之迹往往而在。有明代嘉靖时新出孟蜀广政间二碑”。寺始建于隋,清雍正间重修。有五代摩岩造像及广政间碑。

③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麓,为游山时出入门户。清嘉庆《峨眉县志》卷2:报国寺在“县南十里。旧有庆祝在此”。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名会宗堂。清康熙时重修,改今名。今庙门“报国寺”为康熙御书。弥勒、大雄、七佛三殿及藏经楼掩映于苍楠翠柏之间,逐渐升高,宏伟壮观。寺内著名文物是明永乐十三年(1416)景德镇造大型瓷佛(高2.47米)。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躲在峨眉山即此寺。由此登峨眉山至金顶有二道,右道为一百二十七里,左道为八十八里。


在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眉山麓,为游山的出入门户。明万历年间始建,原名会宗堂,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重修并改今名。山门有清康熙帝御题“报国寺”匾额。同治五年(1866年)扩建后,有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藏经楼等五重,建筑面积 10600 平方米,自前至后逐级升高。建筑宏伟,气势轩昂,各殿佛像金灿夺目。寺内有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彩釉瓷佛一尊,高2.4米。大雄殿侧辟有峨眉山电动模型室,介绍全山地形、名胜古迹、物产及游山路线等。

报 国 寺


猜你喜欢

  • 小弋阳陂

    在今河南潢川县东。《三国志·魏书·贾逵传》:逵为豫州刺史,“遏鄢、汝,造新陂。又断山溜长溪水,造小弋阳陂。又通运渠二百余里,所谓贾侯渠者也”。

  • 伊斯兰教圣墓

    亦称三贤、四贤墓。在今福建泉州市东门外圣墓村灵山。据《闽书》载,唐武德年间(618—626),穆罕默德遣门徒大贤四人来华: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四贤传教泉州,卒葬此。现存两墓并列,上建石亭

  • 巴陵郡

    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分长沙郡置,属湘州(后属郢州)。治所在巴陵县(今湖南岳阳市)。梁为巴州治。隋开皇九年(589)废。大业初改罗州复置巴陵郡。辖境相当今湖南洞庭湖南、北、东沿岸各县市地。唐武德四

  • 黑水砦

    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资治通鉴》: 唐光启二年 (886),“晋晖及神策军使张造帅四都兵屯黑水,修栈道以通往来”。

  • 龙潭

    ①在今山西长治市西。《方舆纪要》卷42潞安府长治县:龙潭“在府西三十里。亦名金龙池。渊深不可测,亦流入于漳水”。②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东北郊龙潭山。民国魏声龢《鸡林旧闻录》:“龙潭在山顶,终年不涸,下有泉

  • 林关口

    在今山西广灵县西南上林关村。《方舆纪要》 卷44广灵县: 林关口 “在县西南四十里林管山下,路通灵丘县。景泰初,徙平岭关巡司于此”。

  • 富春郡

    南朝梁太清三年 (549) 置,属吴州。治所在富阳县 (今浙江富阳市)。寻废。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以富阳置,治富阳县(今浙江富阳市)。辖区约今浙江省富阳市一带。后废。

  • 北五城县

    即北伍城县。今四川三台县。《宋书·州郡》:新城太守“北五城令,何志新分五城立”。

  • 屋楼山

    在今山东莒县东二十里。元于钦 《齐乘》作 “屋漏山”。《方舆纪要》 卷35莒州 “焦原山” 条下: 屋楼山 “以重叠耸秀而名”。

  • 又称郯。春秋鲁邑,在今山东兖州市西。《春秋》: 定公三年 (前507),“冬,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拔”。古邑名。又作郯。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兖州市西。《春秋》定公三年(前507年):“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