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抚州

抚州

①隋开皇九年(589)以临川郡改置,治所在临川县(今江西临川市西)。大业初改为临川郡。唐武德五年(622)复为抚州,天宝元年(742)又改为临川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抚州。宝应元年(762)与县同移治今临川市。自隋设抚州始,辖境屡有减缩,唐武德七年(624)以后相当今江西临川以南抚河流域。五代南唐以后又缩小。宋时仍为抚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抚州路。

②金明昌四年(1193)置,治所在柔远县(今河北张北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北县以西, 内蒙古集宁市以东地区。蒙古中统三年(1262)改为隆兴路。


(1)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临川郡置,治临川县(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西,唐宝应中移治今临川区)。时总管杨武通奉使安抚,即以“抚”名州(《太平寰宇记》)。大业初复为临川郡,唐武德五年(622年)改为抚州。辖境相当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东乡县以南的盱江及宜黄水、宝塘水流域地。五代南唐分所辖南城、南丰两县属建武军,辖境缩小。两宋属江南西路。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抚州路。(2)金明昌三年(1192年)置,治柔远县(今河北张北县)。属西京路。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张北县以西,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以东地区。蒙古中统三年(1262年)升为隆兴府。


猜你喜欢

  • 三岔口堡

    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南四十里三岔口村。《方舆纪要》卷18龙门卫:三岔口堡“东北抵赤城,南通雕鹗,西达卫城,为行旅三岐之路,因名。本民堡,嘉靖二十八年始议筑城,置戍”。

  • 建瓯县

    1913年3月由建安、瓯宁两县合置,属福建北路道。1914年属建安道。治所建宁城 (即今福建建瓯市)。取两县首字为名。1928年直属福建省。1992年改设建瓯市。建溪流域茶叶总汇于此,每年春夏之际,舟

  • 鸿沟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长平县置,属陈州。治所即今河南西华县。大业三年 (607) 改为西华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柳城县置,治今河南省西华县。属陈州。大业初改名西华县。

  • 北戴河支线

    从今河北秦皇岛市西南北戴河至海滨。全长10公里。为京奉铁路支线。1916年修建。1944年被日伪拆除。

  • 揭揭察哈泽

    在今蒙古国西南车车尔勒格东北。《元史·太宗纪》: 九年 (1237) 春,“猎于揭揭察哈之泽”。

  • 壶口关

    ①在今山西长治市东南壶口村。《汉书·地理志》: 上党郡有壶口关。《汉书·成帝纪》: 西汉阳朔二年 (前23),“秋,关东大水,流民欲入函谷、天井、壶口、五阮关者、勿苛留”。②在今山西黎城县东北二十里东

  • 溱州

    ①北魏置,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隋开皇初废。②隋仁寿四年 (604) 改豫州置,治所上蔡县(大业初改汝阳县,今河南汝南县)。辖境相当今河南上蔡、西平、新蔡、淮滨、息县、確山等县间地。大业二年 (60

  • 符文河

    即今四川峨眉山市南之峨眉河。《舆地纪胜》 卷146嘉定府: 符文水 “出峨眉山。有二水,北则白水,南则黑水”。《方舆纪要》 卷72峨眉县: 符文水“在县西三十里。出峨眉山洞中,北则白水,南则黑水,过双

  • 紫陌桥

    即紫陌。相传为河伯聚女处,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城西北五里,临漳水。《水经· 浊漳水注》: “ (后) 赵建武十一年造紫陌浮桥于(漳) 水上,为佛图澄先造生墓于紫陌,建武十五年卒,十二月葬焉,即此处也

  • 两岔河

    即今陕西镇安县东南两河街。清光绪《陕西全省舆地图》镇安县:两岔河镇“距城东南四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