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扶风县

扶风县

唐贞观八年(634)改湋川县置,属岐州。治所即今陕西扶风县。至德中属凤翔府。金初改名扶兴县,寻复故。元、明、清皆属凤翔府。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


在陕西省西部。属宝鸡市。面积751平方千米。人口45.5万。辖9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县沿郡名,郡以官名,意即“扶助京师,以行风化”。唐武德三年(620年)分岐山县地于今县址设��(围)川县,因��水得名。贞观八年(634年)改称扶风县,属凤翔府。以汉右扶风为名。金初扶风县改称扶兴县,不久复名扶风。此后,历元、明、清未改。1914年属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49年属宝鸡分区,1950年属宝鸡专区,1956年直属省。1958年撤销县制并入兴平县。1961年以原区域复设扶风县,属宝鸡专区。1969年属宝鸡地区,1971年属宝鸡市。地处关中盆地。渭河、��河自南、中部东流,美阳河、七星河自北汇入��河。宝鸡峡总干渠、渭高干渠经此。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油菜为主,盛产辣椒。为省粮油生产基地之一。为“秦川牛”、“关中驴”主产地之一。工业有机械、纺织、轻工、建材、化工、电力、建筑等。所产孔雀蓝琉璃瓦、“西安千椒”闻名。陇海铁路、西宝公路经此。古迹有周原遗址、汉马援墓、班固墓、唐法门寺、明城隍庙等。


猜你喜欢

  • 烽火台 (臺)

    在今河南内黄县北四里。《方舆纪要》 卷 16 内黄县: 烽火台 “高二丈许。宋咸平中,契丹入寇大名。杨延朗军内黄以御之,筑台于此”。

  • 贝子堡

    在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东北一百四十五里。清设外委戍守。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东北。清代东南通兴安县,北连湖南城步、绥宁县,为交通冲要,设兵戍守。

  • 严市关

    北宋置,在今福建德化县西。北宋置,在今福建省德化县西。

  • 北中府

    北魏置,治所在北中城(今河南孟县南)。北齐废。

  • 昔岭

    在今四川小金县西北。《清一统志·懋功屯务厅》: 昔岭 “在绥靖屯东一百九十里”。《清史稿·四川土司传》: 乾隆三十八年 (1773) 征大小金川,定边将军温福由功噶进兵,“以贼扼险不得进,别取道攻昔岭

  • 忠谠山

    一名定党山。即今广东封开县东北党山。《寰宇记》 卷164封州开建县: 定党山 “在县北七十里,高六百丈”。《元丰九域志》 卷9封州开建县 “有忠谠山”。《舆地纪胜》 卷94封州: 忠谠山 “在开建县北

  • 小江湖

    即它山堰。在今浙江鄞县西南鄞江镇南它山旁。《新唐书·地理志》 明州鄮县:“南二里有小江湖,溉田八百顷,开元中令王元纬置,民立祠祀之。”《方舆纪要》卷92宁波府:小江湖“在府西南五十里它山下, 即它山堰

  • 十五路

    宋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节度使统辖支郡制度,分境内为若干路。设监司,掌管一路财政、刑狱,并监督地方官吏。其初未有定制,至道三年(997)始分为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

  • 东黄寺

    在今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黄寺路北。为清顺治八年(1651)敕建,名普静禅林,是活佛脑木汗驻锡之所。后因寺西又建一座藏传佛教寺院西黄寺,普静禅林遂称为东黄寺。该寺于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

  • 平潭厅

    清嘉庆四年(1799)于福清旧县丞平潭地置,属福州府。治平潭(今福建平潭县)。辖海坛岛。1913年废厅,改为平潭县。民国《平潭县志》卷3:“按《关都记》:海坛山势远望如坛,故名。自唐以来皆沿用之,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