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扬州置,属淮东道宣慰司。治所在江都县(今江苏扬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北六合、扬州、泰州、海安等县市以南及安徽滁州市和全椒、来安二县地。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改为淮海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扬州置,治江都县(今江苏扬州市)。属河南江北行省。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扬州、泰州、南通、通州、仪征、江都、姜堰、泰兴、海安、如皋、如东、海门、启东、六合,安徽省滁州、来安、全椒和上海市崇明等市县地。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改名淮海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扬州置,属淮东道宣慰司。治所在江都县(今江苏扬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北六合、扬州、泰州、海安等县市以南及安徽滁州市和全椒、来安二县地。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改为淮海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扬州置,治江都县(今江苏扬州市)。属河南江北行省。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扬州、泰州、南通、通州、仪征、江都、姜堰、泰兴、海安、如皋、如东、海门、启东、六合,安徽省滁州、来安、全椒和上海市崇明等市县地。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改名淮海府。
在今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东。明嘉靖《贵州通志》卷16思州府:平溪驿“平溪卫城外。洪武四年都督马烨建”。
即今江苏江宁县西南吉山下。清同治《上江两县志》卷5《城厢》:有“元山镇”。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江宁县记:“元山镇在城南四十里。”(1)在四川省平昌县北部。面积38.8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元
在今浙江平湖市东南三十里黄山乡梁庄村,濒临杭州湾。《方舆纪要》 卷91海盐县: “梁庄寨在县东北。嘉靖中,倭贼每于此登犯。” 嘉靖四十年 (1561) 移乍浦巡司于此。
宋改西亭驿置,在今浙江绍兴市西门外。明改蓬莱驿。
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南吴村乡东北山阳村。《三国志·魏书·嵇康传》 裴注引《魏氏春秋》:“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
①即今安徽泾县南之徽河,为青弋江支流。源出徽岭,北流出芜湖入于大江。《汉书·地理志》泾县注: “韦昭曰: 泾水出芜湖。” 《后汉书· 明帝纪》: 永平十三年 (70) 十一月,楚王英迁于泾县,注: “
一作满撮纳。即今西藏错那县。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12作 “错拉”。即“满撮纳城”。
即今黑龙江省大庆市西北喇嘛甸镇。《清史稿·地理志》 安达直隶厅: 东清铁路有喇嘛甸站。
唐武德二年 (609) 置,属黔州。治所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南。贞观十年 (636)移治今县西南龙洋乡 (洋木桥)。先天元年 (712) 改为盈川县。古县名。唐武德二年(619年)析彭水县置,
即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官渡镇。《方舆纪要》卷79竹山县 “吉阳关” 条下: “县南百二十里有官渡堡。……为成化以后增置,为控驭之所。” 清置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