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扬州市

扬州市

1949年由江都县析置,属苏北行署区。治所即今江苏扬州市。1950年后苏北行署驻地移此。1952年改属江苏省。


简称扬,别称广陵。在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全市面积 6658 平方千米(市辖区 1034 平方千米)。人口453.6万(市辖区112.5万)。辖广陵、邗江、维扬3区和宝应县,代管高邮、江都、仪征3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维扬区。战国时为广陵邑。秦置广陵县。后历为国、郡、州、路、府等治所。西汉初为荆国、吴国,景帝四年(前153年)改名江都国,并置江都县。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改广陵国。东汉建武中改为广陵郡。三国魏迁治淮阴县。东晋还治广陵。南朝宋元嘉八年(431年)为侨南兖州治。北齐改东广州,又为广陵、江阳郡治。陈复为南兖州。北周改吴州。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改州为扬州,是为三国吴以后置于今南京市之扬州移今市之始。开皇十八年改广陵县为邗江县,大业初废州改为江都郡,改县为江阳,又移江都县于今市。唐武德三年(620年)改为兖州,七年改邗州,九年复为扬州。天宝初改广陵郡,乾元初复为扬州。五代初杨行密称吴王,都于此,改为江都府。南唐复改江阳县为广陵县。宋称扬州,省广陵县入江都县。元置扬州路。元末朱元璋改淮海府、维扬府,旋称扬州府。清仍称扬州府。1912年废府留江都县。1914年属淮扬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1949年析江都县城厢置市。1951年改由苏北行署区直辖。1953年属扬州专区,为扬州专署驻地。1954年为省辖市(地级)。1958年复属扬州专区。1970年为扬州地区行政公署驻地。1983年扬州地区撤销,改设地级扬州市;原扬州地区所属泰州市和江都、邗江、泰县、高邮、靖江、宝应、泰兴、兴化、仪征九县划入。1986年仪征县改市,1987年兴化县改市,1991年高邮县改市,1992年泰兴县改市,1993年靖江县改市。1994年江都县改市,泰县改姜堰市。1996年泰州市升设地级市,将泰兴、靖江、兴化、姜堰四县级市划归泰州市。2000年邗江县改区。地处江淮之间,京杭运河、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等流经境内。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市郊农产以稻、小麦、油菜籽、棉花为主,并产蚕茧、茶叶、花卉、竹木。水产养殖业较发达。自古为淮盐总汇,商业发达。有机械、造船、冶金、纺织、化学、电子、仪表、建材、食品等工业。以产酱菜、玉器、漆器、绢花著名。长江、京杭运河、通扬运河和宁通、京沪高速公路、328国道等为交通干道。市境南部建有润扬公路大桥。有扬州大学等高等学校。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何园、唐城遗址、文昌阁、史可法祠墓、文峰塔等。


猜你喜欢

  • 永昌郡

    ①东汉永平十二年(69)哀牢内属,以其地并析益州郡西部六县合置。治所在巂唐县(今云南云龙县西南七十里漕涧镇)。辖境约当今滇西、滇南的广大地区,西至印缅交界的巴特开山,东南至礼社江与把边江间的哀牢山,南

  • 吴家坟

    在今辽宁盘山县东南。明《万历武功录》卷12《花大列传》:花大等“犯三岔河,西沙岭迤南吴家坟”。即此。

  • 杉树块

    在今云南镇雄县西,道通彝良县。清有外委把总驻守。

  • 北戏村

    即今河北深州市东北四十里北溪村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5深州图:东北有北戏村。

  • 香炉岭

    又名玉冠山。在今贵州清镇市西。《清一统志·安顺府》: 香炉岭 “山峰陡峻,形如古鼎,因名。

  • 隆州谷关

    一作龙舟峪关。在今山西祁县东南六十里北关村。《方舆纪要》 卷40祁县: 隆州谷关 “县东南九十里,南通沁州,北通徐沟县,西壁皆山,道傍有水,即胡甲水也。洪武三年置巡司戍守。亦曰隆州谷北关”。

  • 下新河

    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清一统志·江宁府一》“新河”条引《(江南)通志》谓:“下新河自三山桥,历石城、定淮诸门, 由草鞋夹以达于江。”

  • 那波墟

    即今广西田阳县西北二十里那波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奉议州图:西有那坡墟。

  • 萨里川

    地区名。金代蒙古部居地,元太祖初兴的重要营盘。在今蒙古国克鲁伦河上游之西、肯特山之南。《元史· 太祖纪》: 太祖 “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同书四见此名,皆误作 “萨里河”。按 《元朝秘史》 作撒阿

  • 秀林山

    ①即细林山。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辰山。梁简文帝《秀林山铭序》:“神山本名秀林山,或称辰山。在华亭西北二十余里,列九峰第四。僻在一方,虽非巨丽,未经标品,而自古神仙,往往托迹,实震旦之灵阜也。”②又名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