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扬子县

扬子县

①唐永淳元年(682)置,属扬州。治所在今江苏邗江县南扬子桥附近。五代南唐改名永贞县。北宋太平兴国中复名扬子县,大中祥符六年(1013)移治今江苏仪征市,为真州治。南宋建炎元年(1127)升为扬子军,四年(1130)复为扬子县。绍兴十一年(1141)复升为军,十二年(1142)复为扬子县。元至元中为真州路治,二十一年(1284)复为真州治。二十八年(1291)移治新城(今仪征市东北新城镇)。明洪武二年(1369)改名仪真县。

②清宣统元年(1909)改仪征县置,属扬州府。治所即今江苏仪征市。1914年复名仪征县。


古县名。(1)唐永淳元年(682年)改扬子镇置,治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南扬子桥附近。属扬州。五代南唐改名永贞县。地当运河与长江之交,为南北交通要地;唐大历以后,盐铁转运使置巡院于此。(2)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改永贞县置,治今江苏省仪征市。为真州治。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升为扬子军,四年复为县,绍兴十一年(1141年)又升军,次年又复为县。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又移治今仪征市东新城。南宋、元时为真州治所。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3)清宣统元年(1909年)改仪征县置,治今江苏省仪征市。属扬州府。1912年复改仪征县。


猜你喜欢

  • 小河营

    清改小河所置,属松潘镇。即今四川松潘县东一百九十里小河乡。设守备驻防。

  • 十三刺史部

    汉元封五年(前106),除京师附近七郡外,分境内为豫州、兖州、青州、徐州、冀州、幽州、并州、凉州、益州、荆州、扬州与交趾、朔方十三区,各置刺史一人,称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亦称“十三州”。至征(

  • 苍龙洞

    即今安徽绩溪县北三十里藏龙洞。《方舆纪要》卷28绩溪县:苍龙洞在“县北三十里。一名苍龙坞。深邃窈冥,洞口常有云雾。石壁峭立,下临深渊”。

  • 葛陵城

    即葛陂城。在今河南新蔡县西北五十里。《水经·汝水注》: 三严水径鲖阳县,“县有葛陵城,建武十五年更封安成侯铫丹为侯国。城之东北,有楚武王冢”。

  • 蚕尾山

    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33东平州: 蚕尾山在 “州 (今州城镇) 北三十里。联络望山、卧牛诸山。下有小洞庭湖。又有黄华山、凤山,在其左右,群峰环抱,为州之胜”。

  • 渡村镇

    即大村市。今江苏吴县西南渡村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吴县图: 西南有大村。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吴县西南有 “大村镇”。并记: “大村亦作渡村,为洞庭东山入县之要道。”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 岭南镇

    唐方镇名。唐至德元载 (756) 升岭南五府经略使置,治所在广州 (今广东广州市)。领南海等二十二郡。辖境相当今广东大部分地区。兼领桂、邕、容、安南四管之地。辖境扩大包括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及越南

  • 盛山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永宁县置,属开州。治所在今四川开县南二里。《旧唐书·地理志》:盛山县 “以山为名”。义宁二年 (618) 为万州治。唐武德元年 (618) 为开州治,移治今开县。广德元年(

  • 崎山镇

    即今湖北应城市西北巡检镇。《方舆纪要》卷77应城县: 崎山镇在 “县北二十五里。以在崎山下而名”。明置巡司于此。

  • 马岭城

    在今山东阳信县东南三十五里。《水经·河水注》:“商河又东北流径马岭城西北,屈而东注,南转径城东。城在河曲之中,东海王越斩汲桑于是城。”北魏时为厌次县治。在今山东省阳信县东。西晋徙厌次县于此。《水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