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鼓山
①在今安徽宿州市北。《清一统志·凤阳府》:打鼓山“在宿州北三十里。有三峰倚天,名曰鼓山。山中有声如鼓自鸣,岁则大熟。其东北岭有二泉,可溉田数千亩”。
②又名打狗山。即今台湾省高雄市高雄港北侧万寿山。清康熙间高拱乾《台湾府志》卷1:打鼓山“在漯底山西南。俗呼为打狗山。其山踞海岸上,有大潭石洞,为安平镇七鲲之宗。其形如鼓,故名”。
即“万寿山(2)(1)”。
①在今安徽宿州市北。《清一统志·凤阳府》:打鼓山“在宿州北三十里。有三峰倚天,名曰鼓山。山中有声如鼓自鸣,岁则大熟。其东北岭有二泉,可溉田数千亩”。
②又名打狗山。即今台湾省高雄市高雄港北侧万寿山。清康熙间高拱乾《台湾府志》卷1:打鼓山“在漯底山西南。俗呼为打狗山。其山踞海岸上,有大潭石洞,为安平镇七鲲之宗。其形如鼓,故名”。
即“万寿山(2)(1)”。
南朝陈置,为绥越郡治。治所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南。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复置,属贺州。贞观十二年 (638) 又废。古县名。南朝陈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南。属绥越郡。隋属贺
在今贵州仁怀县境。《明史·吴广传》:明万历二十八年 (1600) 征播之役,广军出合江,屯二郎坝 (今贵州习水县东南二郎乡),“陶洪、安村、罗村三砦土官各出降,他部来归者数万”。约在今贵州省仁怀市境。
亦作浮屠关、佛图关。即今四川重庆市渝中区西佛图关。因上有石佛像,故名。为重庆市西重要关隘。《元史·李进传》: 己未年 (1259) 八月,与宋军 “又战浮图关”。即此。
一作灵羊峡、羚羊峡。又名高要峡、高峡山。在今广东肇庆、高要二市东北羚羊山与烂柯山之间西江中。《寰宇记》 卷159端州高要县: 高要峡,“《南越志》 云: 郡东有零羊峡,一曰高要峡。山高百丈,江广一里,
唐南诏置,属剑川节度。在今云南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境。宋大理废。即今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南诏属剑川节度使。
①即今上海市闵行区东南十六里北桥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上海县:“北桥镇在城西南三十六里。”1933—1944年和1948—1954年上海县两度迁治于此。②即今江苏吴县北北桥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
即今广东怀集县东南坳子镇。清宣统年间为怀集县东南界,1911年改为坳子乡。
在今湖北咸丰县西南。《方舆纪要》卷82大田所:万顷湖“在所西南二百里,与酉阳接界。其湖深陷,行之,周回动摇”。
即今河北武安市东南淑村镇。清乾隆 《武安县志》 卷2里社有淑村。
隋开皇四年 (584) 置,属协州。治所约在今云南大关县东北二十六里天星场。大业三年(607) 废入开边县。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天宝后废。古县名。隋开皇四年(584年)置,治今云南省彝良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