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墅堰镇
一作戚墅港,又名南戚氏、北戚氏。即今江苏常州市东南戚墅堰区。《宋史·河渠志七》:常州境内,漕渠两旁有 “南戚氏、北戚氏” 诸港。《方舆纪要》 卷25常州府武进县: 戚墅港在 “府东三十里。北枕运河,有戚墅堰,其下流东南入太湖”。
一作戚墅港,又名南戚氏、北戚氏。即今江苏常州市东南戚墅堰区。《宋史·河渠志七》:常州境内,漕渠两旁有 “南戚氏、北戚氏” 诸港。《方舆纪要》 卷25常州府武进县: 戚墅港在 “府东三十里。北枕运河,有戚墅堰,其下流东南入太湖”。
唐贞元初建,属黎州。治所在今四川石棉县西北大渡河东岸。《新唐书·地理志》: 黎州洪源郡有廓清城。《寰宇记》 卷77黎州: “西至廓清县(城) 一百八十里,其城西临大渡河,河西则生羌蛮界。”唐贞元中置,
①在今山西应县东北三十里。《清一统志·大同府》:龙首山“在应州东北三十里。一名边耀山。高峰相接, 长二十余里, 上有神农庙”。②在今辽宁铁岭市东。明《全辽志》卷1铁岭卫:龙首山“在城东二里, 上有龙王
即今广东信宜县东白鸡岭。清光绪《高州府志》卷4:白鸡岭“在县东北一百里。明季有白鸡鸣岭上,故名。山冠张如龙、陈明泮、文思贤、谢上升、刘庚龙等聚瑶党于落龙十里山筑围劫掠,国朝康熙二十二年,陈龙启被害,其
在今河北涞源县南。《资治通鉴》:东晋太元二十一年(396),后燕慕容垂攻北魏,“逾青岭,经天门,凿山通道,出魏不意,直指云中”。胡注“青岭盖即广昌岭,在代郡广昌县南,所谓五回道也。其南层崖刺天,积石之
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古黄河上。《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北为长寿津。《述征记》曰:‘凉城到长寿津六十里,河之故渎出焉’”。《资治通鉴》:南朝梁中大通六年(534),魏孝武帝派遣贾显智、斛斯元寿镇滑台,
在今河南信阳县南。《方舆纪要》卷50信阳州:九渡河“源出鸡翅山,溪涧萦委,沿溯九度,亦曰九曲河,经州南二十五里有卧牛河合流焉,谓之双河,又东北流合于浉水”。浉水东北流,注入淮河。
在今广东顺德市西南六十五里马宁圩。明置巡司于此。在广东省怀集县西北部。面积58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马宁圩,人口1020。相传明洪武年间称马营,即拴马匹的地方。清改马凝,1920年改为马
在今广西苍梧县东北一百六十里东安河西岸。明、清置巡司于此。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东北东安。明正德六年(1511年)设巡检司于此。
一作苧溪。在今浙江德清县东,流入苕溪,北流注入太湖。《宋书·始兴王濬传》: 太湖地区大水,姚峤议 “从武康紵溪开漕谷湖,直出海口,一百余里,穿渠浛必无阂滞”。
1931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由长汀、新泉(连城县新泉地区) 二县合置,治濯田 (今福建长汀县南濯田镇)。1932年3月裁撤。旧县名。中央苏区福建省设。1931年由长汀县及连城县新泉地区析置。治今福建省长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