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国
西晋太康十年(289)改蜀郡置,治所在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市)。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大同志》:“以蜀郡、广汉、犍为、汶山十万户为王国。”后复为蜀郡。
西晋太康十年(289年)以蜀郡改置,治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市)。后复改为蜀郡。
西晋太康十年(289)改蜀郡置,治所在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市)。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大同志》:“以蜀郡、广汉、犍为、汶山十万户为王国。”后复为蜀郡。
西晋太康十年(289年)以蜀郡改置,治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市)。后复改为蜀郡。
五代唐改博昌县置,治所即今山东博兴县。宋属青州。金属益都府。元初升为博兴州。明洪武二年 (1369) 复改博兴县,属青州府。民国初属山东济南道。1925年改属淄青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在山东省北部
在今湖南吉首市西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81镇溪千户所 “阴隆江堡” 条下: 洞口堡 “隶辰溪卫,有官兵戍守”。
在今四川武隆县西北。《舆地纪胜》卷174涪州:七龛山“在武龙县北一十五里”。《方舆纪要》卷69武隆县:七龛山“在县北二里。山高大,上有七穴”。
北宋置,属平阳县。在今湖南桂阳县北一百三十里。
一作纳呼。清光绪年间置,在今新疆鄯善县东北西盐池。宣统《新疆图志》卷80鄯善县:西盐池驿“旧名纳呼。旅店一,无居民,无草木,盐池在北山内”。
①在今浙江杭州市西灵隐寺前、飞来峰下。唐元和末杭州刺史元建,初在泉池中央。白居易《冷泉亭记》:“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后为山
即今湖北新洲县南涨渡湖。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黄冈县西北有涨渡湖。民国 《湖北通志》卷10黄冈县: 涨渡湖 “在县西北九十里”。在湖北省东部武汉市新洲区南。因水位季节变化显著,“涨需渡,涸可涉”
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夷州。治所在今贵州正安县东南。贞观元年 (627) 改属务州。后废。
即淅州。唐武德二年 (619) 置,治所在内乡县 (今河南西峡县)。贞观八年 (634) 废。北魏置,治析阳郡(治今河南省西峡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西峡、内乡县一带。永安初改置淅州。
隋开皇九年 (589) 分松阳县置,为括州治。治所在今浙江丽水市东南七里古城村。《元和志》卷26: “取括苍山为名。” 大业三年 (607) 为永嘉郡治。唐初复为括州治,天宝、乾元间为缙云郡治。大历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