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恒州

恒州

①北魏太和十七年 (493) 改司州置,治所在平城 (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八里古城村),辖境相当今山西北部内长城以北,河北蔚县、阳原县,内蒙古凉城、丰镇、兴和等县及察哈尔右翼前旗等地。孝昌中为六镇起义军所克。东魏天平二年 (535) 寄治肆州秀容郡城 (今忻州市西北)。北齐天保七年 (556)复还故地,移治今大同市。北周大象二年 (580) 又废。

②东魏天平二年 (535) 置,寄治肆州秀容郡城(今山西忻州市西北)。北齐废。

③西魏大统元年 (535) 置,治所在归德县 (今甘肃环县北一百里归德堡),一说在陕西吴旗县西北。辖境相当今甘肃环县北部地。北周废。

④北周天和二年 (567) 侨置,治所在周南郡盩厔县 (今陕西户县西北三十五里)。建德三年 (574)废。

⑤北周宣政元年 (578) 分定州置,治所在真定县 (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隋大业初改为恒山郡。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恒州,移治石邑县 (今石家庄市西南镇头),四年又移治真定县 (今正定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石家庄、藁城二市及正定、灵寿、行唐、井陉、获鹿、平山、阜平等县地。元和十五年 (820) 避穆宗名讳,改名镇州。五代唐改为真定府,后晋天福七年 (942) 复名恒州,后汉又改名镇州。

⑥金贞祐四年 (1216) 置,治所在盩厔县 (今陕西周至县)。元初废。


(1)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以司州改置,治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辖境约当今山西省北部内长城以北,河北省蔚县、阳原和内蒙古自治区与山西省邻近的南部地区。孝昌中为六镇起义军所攻克。东魏天平二年(535年)寄治肆州秀容郡(今忻州市西北),北齐天保时复还故地,移治今大同市。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废。(2)西魏置,治归德县(今陕西吴旗西北)。北周废。(3)北周天和二年(567年)置,治盩厔县(今陕西户县西北)。建德三年(574年)废。(4)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析定州置,治真定县(今河北正定县南,唐初徙今正定县)。隋大业初改为恒山郡。唐武德初复旧。辖境相当今河北省石家庄、正定、藁城、灵寿、行唐、井陉、鹿泉、平山、阜平等市县地。元和十五年(820年)避穆宗李恒名讳,改名镇州。五代唐升为真定府,晋天福七年(942年)复名恒州,汉又改名镇州。唐、五代时曾先后为恒冀节度使、顺德军节度使治所。


猜你喜欢

  • 一亩泉

    在今河北保定市西北一亩泉村。《明一统志》卷2保定府:一亩泉“在府西三十里。一名尚泉。其流与鸡距泉合,俗称西塘泊,民多利之”。

  • 裴祗墓

    为晋墓。在今河南洛阳市老城西关外周公庙北墙外。1936年夏被盗掘发现,出土石质墓志一块和金质女头饰数件,铜质镶玉腰带一根。1979年又一次进行了发掘。裴祗在 《晋书》 中无传,据墓志称: “晋故大司农

  • 晋江县

    唐开元八年 (720) 分南安县东部置,为泉州治。治所即今福建泉州市。《元和志》 卷29泉州: “在晋江之北,因名。” 天宝元年 (742) 为清源郡治,乾元元年 (758) 复为泉州治。元为泉州路治

  • 厦漳铁路

    也称漳厦铁路。自今福建厦门市西嵩屿,西至龙溪县 (即漳州) 止。全长45公里。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7) 开工,宣统二年 (1910) 完成嵩屿至江东桥段长28公里。其余因资金不足,工事停顿。193

  • 冲布霍尔罕

    在今新疆阿图什市东北。清宣统《新疆图志》卷4:疏勒府布鲁特冲巴噶什辖境中有“冲布霍尔罕”。

  • 建道县

    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安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县东南一带。贞观元年 (627) 废入隆安县。

  • 安溪县

    ①北宋大观三年(1109)置,属纯州。治所在今四川合江县西南一百里。宣和三年(1121)降为安溪砦。②北宋宣和三年(1121)改清溪县为安溪县,属泉州。治所即今福建安溪县。明《八闽通志》卷2《地理·郡

  • 徐闻县

    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 置,属合浦郡。治所在今广东徐闻县南。梁模 《广东壮语地名初探》(载 《广东省地名工作通讯》 总37期) 云: 徐闻为壮语,“徐” 意为村,闻即 “汶” 字音 (今两广称泉水

  • 偃师县

    西汉置,属河南郡。治所即今河南偃师市。《元和志》 卷5: “武王伐纣,于此筑城,息偃戎师,因以名焉。” 西晋废。隋开皇十六年 (596) 复置,属洛州。治所在今偃师市东南五里老城。大业初属河南郡。唐属

  • 婆利国

    亦作马礼。即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宋书·后废帝本纪》: 元徽元年 (473) 三月,“婆利国遗使献方物”。《梁书·海南诸国列传》、《隋书·南蛮列传》 及 《唐书·南蛮列传》 有专条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