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县
1913年裁厦门厅改县并易名,为福建南路道治。1914年为厦门道治。治所即今福建厦门市。1928年直属福建省。1935年撤销,原城区及鼓浪屿区并入厦门市,禾山区划归同安县。
旧县名。1913年由厦门厅改县并改名,县名源于清初郑成功在此抗清,将“中左所”更名“思明州”,以明志。治今福建省厦门市城区。1933年裁撤,改设厦门市(1933年内政部批准,1935年正式设市)。将原思明县城区(厦门警区)及鼓浪屿区入厦门市,禾山区归同安县。
1913年裁厦门厅改县并易名,为福建南路道治。1914年为厦门道治。治所即今福建厦门市。1928年直属福建省。1935年撤销,原城区及鼓浪屿区并入厦门市,禾山区划归同安县。
旧县名。1913年由厦门厅改县并改名,县名源于清初郑成功在此抗清,将“中左所”更名“思明州”,以明志。治今福建省厦门市城区。1933年裁撤,改设厦门市(1933年内政部批准,1935年正式设市)。将原思明县城区(厦门警区)及鼓浪屿区入厦门市,禾山区归同安县。
清雍正三年 (1725) 置,属辉特部。驻牧地当在今青海共和县东。《清史稿·地理志》 青海辉特部: “牧地当巴彦诺尔之南。”
在今湖北松滋县东北三十六里采穴乡。《方舆纪要》 卷78松滋县 “大江” 条下: “旧有采穴一口,藉以分泄江流,元季湮废。…… (明) 隆庆初,议者谓县东五十里采穴口,当诸穴之首,在江南岸,原有故道自堤
即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南岸托克马克附近。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1:“清池西北行五百余里,至素叶水城。城周六七里,诸国商胡杂居也。土宜糜、麦、蒲萄,林树稀疏,气序风寒,人衣毡褐。”
在今陕西凤县凤州镇东北三十里。《方舆纪要》 卷56凤县 “九峰山” 条: 御爱山,“韦庄载《入蜀记》: 僖宗西幸,尝爱其雄秀,因名”。
唐总章二年 (669) 改东峨州置,治所在峨石县 (今广西北流市东南一百里)。天宝元年 (742)改为温水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禺州。辖境相当今广西北流市东南部、陆川县北部地。北宋开宝五年(9
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四十里乌江镇东南。《新唐书·地理志》 和州乌江县:“东南二里有韦游沟,引江至郭下十五里。溉田五百顷。开元中。丞韦尹开。贞元十六年,令游重彦又治之,民享其利,以姓名沟。”
在今山西平遥县北。《方舆纪要》卷42平遥县:“张赵泊在县西北三十里,一名壤公泊。”
即今上海市黄浦江之简称。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置,属阿尔古厅。治所即今四川金川县。四十四年(1779)改为绥靖屯。
明置,属永宁宣抚司。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3永宁宣抚司“镇远关”条下:“三块石关在司西北六十里。”清属叙永厅。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