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汗城
又名东京城,为唐渤海国都。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渤海镇。因城濒忽汗河 (今牡丹江) 而得名。《辽史·太祖纪》: 天显元年 (926) 正月丙寅,“是夜围忽汗城。……辛未,諲譔素服,槀索牵羊,率僚属三百余人出降”,渤海亡。同年改为东丹国都,名天福城。
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东京城。为渤海国都,上京龙泉府治此。因城临忽汗河(今牡丹江),故名。辽天显元年(926年),辽围忽汗城,灭渤海。契丹建东丹国于此。
又名东京城,为唐渤海国都。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渤海镇。因城濒忽汗河 (今牡丹江) 而得名。《辽史·太祖纪》: 天显元年 (926) 正月丙寅,“是夜围忽汗城。……辛未,諲譔素服,槀索牵羊,率僚属三百余人出降”,渤海亡。同年改为东丹国都,名天福城。
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东京城。为渤海国都,上京龙泉府治此。因城临忽汗河(今牡丹江),故名。辽天显元年(926年),辽围忽汗城,灭渤海。契丹建东丹国于此。
亦作顺母口。即今河南太康县西逊母口镇。明嘉靖 《太康县志》 卷1 《集店》: “逊母口集,西三十里。”
即今湖北大悟县东七十里黄站镇。清置巡司于此。光绪 《黄安县志》 卷10 《兵事》: 同治六年 (1867) 正月,捻军 “由黄陂站、吕旺城至西南乡”。
在今贵州万山特区南三里。《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大万山长官司“新坑山”条下:“又大万山在司南三里。司以此名。”
①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450)置,属新会郡。治所在今广东开平市西北天露山东。隋属南海郡。唐武德五年(622)属冈州, 开元二十三年(735)属广州。北宋移治今新会市西南,太平兴国二年(977)改为信安
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置,属白水郡。治所即今陕西蒲城县。《寰宇记》 卷28蒲城县: 南白水县 “以在白水之南为名”。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为蒲城县。古县名。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治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宋寿县置,为钦州治。治所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北三十里久隆镇。大业初为宁越郡治。唐武德初复为钦州治。天宝初为宁越郡治。乾元初为钦州治。北宋开宝五年 (972)废。古县名。隋开皇十
在今广东番禺市东北珠江南岸四沙,对岸为南海神庙。清时有千总驻守。
北宋元符二年 (1099) 升葭芦寨置,治所即今陕西佳县。金大定二十二年 (1182) 改设晋宁州。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以葭芦寨置,治今陕西省佳县。属河东路。辖境约当今陕西省佳县、吴堡县和山西省
又作嵩梁山。即石门山。在今湖南张家界市南三十里。《初学记》 卷8引 《吴录》 曰: “松梁山,山石间开处,容数十丈。其高,以弩射之,不及其上。”
唐贞观五年(631)置,属羁縻向州。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或黑水、红原县境。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