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衙
一作卢。 又作彭戏。 春秋秦邑。 即今陕西白水县东北四十里南彭衙村、北彭衙村。《春秋》:文公二年 (前625),“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杜注: “冯翊郃阳县西北有彭衙城。” 即此。西汉置衙县。唐杜甫 《彭衙行》 诗: “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
古邑名。春秋秦邑。在今陕西省白水县东北。《春秋》文公二年(前625年):“晋侯与秦师战于彭衙。”即此。西汉置衙县于此。唐杜甫有《彭衙行》诗。
一作卢。 又作彭戏。 春秋秦邑。 即今陕西白水县东北四十里南彭衙村、北彭衙村。《春秋》:文公二年 (前625),“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杜注: “冯翊郃阳县西北有彭衙城。” 即此。西汉置衙县。唐杜甫 《彭衙行》 诗: “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
古邑名。春秋秦邑。在今陕西省白水县东北。《春秋》文公二年(前625年):“晋侯与秦师战于彭衙。”即此。西汉置衙县于此。唐杜甫有《彭衙行》诗。
在今四川雷波县东。清光绪《雷波厅志》卷8:山王庙“在厅东五里。为东乡要隘”。
①东汉置,属犍为郡。治所在今四川内江市西二里。建安十八年(213)属江阳郡。《华阳国志·蜀志》:汉安县“郡东五百里。土地虽迫,山水特美好,宜蚕桑;有盐井,鱼池以百数,家家有焉,一郡丰收”。《晋书·惠帝
元元贞元年 (1295) 升婺源县置,治所即今江西婺源县。明洪武二年 (1369) 复为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婺源县置,治今江西省婺源县。属徽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降为县。
即今广东龙门县东南平陵镇。旧属河源县。清宣统《广东舆地全图》河源县图:县西有平陵墟,清有外委把总驻防。
1913年析皋兰县置,属甘肃兰山道。治所在今甘肃景泰县西寺滩乡宽沟。1927年直属甘肃省。1933年改名景泰县。旧县名。1913年由皋兰县所属红水分县析置,治红水堡(今甘肃景泰县西红水堡)。因境内明万
故地在今印度西北沿海地区;或以为大八丹为中世纪阿拉伯旅行家所称底发他(Dehfaffan)的对音,在今印度西南沿海的特利切里一带。元汪大渊《岛夷志略》:“大八丹,国居西洋之后,名雀婆岭,相望数百里。”
①在今湖南嘉禾县北十里。《清一统志·桂阳州》:石燕山“山巅有石壁,夏秋间雨过,坠石如燕,可入药”。②在今湖南祁阳县西北九十里。《水经·湘水注》:水“出永昌县北罗山,东南
又作燕郊店。即今河北三河市西燕郊镇。清于此建烟郊行宫。为京东交通要道。清光绪 《通州志》 卷1: 烟郊店 “其地居民稠密,车马辐辏如城市”。
即今四川綦江县南綦江上游松坎河。以流经贵州桐梓县松坎得名。《清一统志 ·重庆府一》:南江 “在綦江县东,自贵州遵义府桐梓县流入。……《府志》: 綦江有三源……一自桐梓县松坎,流五十里; 又自仁怀县李汉
即今广西凤山县西北乔音河。《清史稿·地理志》 东兰土州:“乔英墟水出州西北银腾隘,东南流,入水云洞,至州治北复出,经治西,至坡龙村,伏流数里, 又南出,复伏流入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