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利浦
亦名扬浦,又名沙口堰。在今安徽和县东南十二里,临长江。《三国志·吴书·孙策传》:刘繇渡江治曲阿,遣“张英屯当利口, 以拒(袁)术”。《寰宇记》卷124和州:“当利浦在州东十二里。本名扬浦,晋龙骧将军王濬平吴,水军扬帆顺流于此而下, 王浑以旗招不住,濬报云:风利不得泊,遂先入石头,后因以当利为名。”《方舆纪要》卷29和州:“当利浦,一名沙口堰,亦大江之别浦也。”
亦名扬浦,又名沙口堰。在今安徽和县东南十二里,临长江。《三国志·吴书·孙策传》:刘繇渡江治曲阿,遣“张英屯当利口, 以拒(袁)术”。《寰宇记》卷124和州:“当利浦在州东十二里。本名扬浦,晋龙骧将军王濬平吴,水军扬帆顺流于此而下, 王浑以旗招不住,濬报云:风利不得泊,遂先入石头,后因以当利为名。”《方舆纪要》卷29和州:“当利浦,一名沙口堰,亦大江之别浦也。”
一作潾山县。南朝梁大同三年(537)置,为邻州治。治所在今四川大竹县东南。一说在今大竹县西南牌坊场。《寰宇记》卷138渠州:邻山县“以山名之”。隋开皇初废。唐武德元年(618)复置, 为邻州治。八年(
亦名武城。在今湖北黄陂县东南长江北岸沙口村。《梁书·武帝纪》: 南齐中兴元年 (501),“吴子阳等进军武口,高祖乃命军主梁天惠据渔湖城,唐修期、刘道曼屯白阳垒,夹两岸而待之”。
唐贞观四年 (630) 置,属羁縻可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境。后废。
一作卜笼。在今云南弥勒县南。《清一统志· 广西州》: 部笼山 “在弥勒县南五里。环绕县治。旧部笼千户所置于此”。
即今湖北洪湖市东北珂里湾村。清置巡司于此。
唐置,属羁縻归思州。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东南。北宋庆历三年 (1043) 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东思里堡西。属思顺州。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废。
①在今山西翼城县东。《水经·浍水注》:“贺水东出近川,西南至浍交入浍。”②在今广西上林县东北。《清一统志·思恩府》:贺水 “在迁江县西南四十里。源出岜梧山,其北有武绳水……合流东入清水江”。
亦称古勇隘。在今云南腾冲县西北八十里古永。明、清为腾越九隘之一。《方舆纪要》卷118腾越州:古勇关“在州西百里古勇甸”。明置。在今云南省腾冲县西北胆札山。为腾越九隘之一。
一作中。 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前520) 春,“二师围郊。癸卯,郊、溃”。 杜预注: “河南巩县西南有地名中。” 又《水经·洛
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接泾阳县界。文王曾居之。《诗经·大雅·文王》: “度其鲜原。” 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