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县
1940年10月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由阳谷、寿张、东阿三县析置,治张秋(今山东阳谷县东南张秋镇)。1947年撤销,并入阳谷、寿张、东阿等县。
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0年由阳谷县东部、寿张县东北部以及东阿县西南部析置,治张秋(今阳谷县张秋镇)。1947年撤销,并入阳谷、寿张、东阿等县。
1940年10月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由阳谷、寿张、东阿三县析置,治张秋(今山东阳谷县东南张秋镇)。1947年撤销,并入阳谷、寿张、东阿等县。
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0年由阳谷县东部、寿张县东北部以及东阿县西南部析置,治张秋(今阳谷县张秋镇)。1947年撤销,并入阳谷、寿张、东阿等县。
又作邾娄。春秋时鲁地。在今山东济宁市南。《春秋》: 哀公六年 (前489),“城邾瑕”。杜注:“任城亢父县北有瑕娄城。”古邑名。又作邾娄葭。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济宁市东南。《春秋》哀公六年(前489年
又名连窝镇。即今河北景县东北四十六里连镇乡,为南运河渡口。明于此设连镇驿丞。清又于此设千总。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北,白沙岛西北。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卷3:白沙屿“屿之周围皆有轻白粉沙,故名”。
①又作大卤、大原。即今山西太原市一带。《尚书·禹贡》:“既修太原,至于岳阳。”②在今宁夏固原县北。《诗经·小雅·六月》:“薄伐狁,至于大原。”《国语·周语上》:“宣王既
即今四川荣县东南鼎新镇。清道光 《荣县志》 卷10: 鼎新寺场在 “县南六十里”。
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宋史·河渠志一》:北宋庆历八年 (1048),“河决商胡埽,决口广五百五十七步”。在今河南省濮阳县东。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决口于此。
隋开皇五年 (585) 改潼州置,治所在巴西县 (今四川绵阳市涪江东岸)。《元和志》 卷33绵州: “因绵水为名。” 大业三年 (607) 改为金山郡。武德元年 (618) 复改为绵州,天宝元年 (7
即今台湾省台南县南善化镇。连横 《台湾通史· 经营纪》: 清雍正十三年 (1735)十二月,“诸罗湾里街地大震,坏民居,恤银三千两”。
即今四川巴中市西平梁乡。《方舆纪要》卷68巴州:平梁城山在“州西二十五里。上平坦,四周石壁如城。又有古寺、龙泉二水,四时不竭。宋淳祐中,都统张实筑城于此,取平定梁州之义曰平梁城, 山因以名”。
即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城关镇西晓峰岭。明嘉靖 《宁波府志》 谓在 “昌国西海中”。《清一统志·宁波府一》: 晓峰山 “在定海县西南六里。可望日出”。清道光二十一年 (1841) 十月,总兵王锡朋、郑国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