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山
①在今湖南吉首市东南。《方舆纪要》卷81镇溪千户所:“张家山在所(今吉首市)东南三十里。……山皆高峻,有蛮砦。”
②在今湖北红安县东北,接麻城市界。《清一统志·黄州府》:张家山“尝产金。明万历二十六年开采,民皆奔窜,寻罢”。
③在今陕西米脂县东。《清一统志·绥德州》:张家山“在米脂县东五里”。
集镇名。在陕西省吴堡县西北部。为张家山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700。以张姓在山坡建居得名。主产谷子、糜子、玉米,并产红枣、苹果。为县西北部主要农贸集市。有公路通吴佳公路。作家柳青故里。
①在今湖南吉首市东南。《方舆纪要》卷81镇溪千户所:“张家山在所(今吉首市)东南三十里。……山皆高峻,有蛮砦。”
②在今湖北红安县东北,接麻城市界。《清一统志·黄州府》:张家山“尝产金。明万历二十六年开采,民皆奔窜,寻罢”。
③在今陕西米脂县东。《清一统志·绥德州》:张家山“在米脂县东五里”。
集镇名。在陕西省吴堡县西北部。为张家山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700。以张姓在山坡建居得名。主产谷子、糜子、玉米,并产红枣、苹果。为县西北部主要农贸集市。有公路通吴佳公路。作家柳青故里。
五代晋天福初改郴州置,治所在敦化县 (今湖南郴州市)。辖境相当今湖南永兴县以南耒水流域和宜章县地。后汉乾祐初复名郴州。五代晋天福初改郴州置,治敦化县(今湖南郴州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永兴县以南耒水流域
战国时期关中平原上最早兴建的人工灌溉渠道。自今陕西泾阳县西北仲山下,分泾水东流,历今三原、富平、蒲城诸县境注入洛水。《史记·河渠书》: 秦王政元年 (前246),“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
在今四川喜德县西北冕山镇。《明史· 李应祥传》: 万历年间,“ (周) 光镐先设疑,以尝相岭贼,贼果退据桐槽。桐槽者,大咱巢穴也。…… (边) 之垣亦屡破桐槽,大咱亡入山峪中”。在今四川省喜德县西冕山
(臺) 在今山东胶南市琅琊镇 (夏河城)东南十里琅琊山上,可望大海。《山海经》: “琅邪台在渤海间,琅邪之东。” 郭璞注: “今琅邪在海边,有山嶕峣特起,状如高台,此即琅邪台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①亦名边坝宗。在今西藏边坝县东南。清乾隆《卫藏通志》卷15:“边坝即达隆宗。”②即打隆宗。今西藏浪卡子县东南打隆。清乾隆《卫藏通志》卷3《山川》:“达隆宗,即边坝,又名宾巴。”
清光绪八年 (1882) 置,属甘肃省。治所在额里齐城 (今新疆和田市)。辖境相当今新疆和田市及和田、墨玉、于田、洛浦、民丰等县地。十年 (1884) 属新疆省。1913年改为和阗县。1959年改名和
一名瓦白果。在今云南新平彝族傣自治县西南。清雍正十年(1732)置斗门磨沙土千总。
在今四川江安县东北五十里井口镇。北宋苏轼有《泊南井口期送遵圣长官,到晚不及见,复来》诗,苏辙有《泊南井口期相送遵圣》诗。
在今广西荔浦县东。《方舆纪要》卷107荔浦县:“白面堡,在县东。”
唐乾符二年(875)建,即今四川沐川县。《新唐书·南诏传》:高骈“筑戎州马湖、沐源川、大度河三城, 列屯拒险, 料壮卒为平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