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赐堡
明嘉靖十八年(1539)置,即今山西大同市北宏赐堡。《明通鉴》:嘉靖三十年(1551),谙达遣人以马三百余匹求互市,请驻牧弘赐堡,御史李逢时拒之,谙达遂攻堡。即此。
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置,即今山西省大同市北宏赐堡。《明通鉴》:嘉靖三十一年,“谙达遣人以马三百余匹求互市,请驻牧弘赐堡,御史李逢时拒之,谙达遂攻堡”,即此。
明嘉靖十八年(1539)置,即今山西大同市北宏赐堡。《明通鉴》:嘉靖三十年(1551),谙达遣人以马三百余匹求互市,请驻牧弘赐堡,御史李逢时拒之,谙达遂攻堡。即此。
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置,即今山西省大同市北宏赐堡。《明通鉴》:嘉靖三十一年,“谙达遣人以马三百余匹求互市,请驻牧弘赐堡,御史李逢时拒之,谙达遂攻堡”,即此。
在今湖北大冶市西南。《方舆纪要》卷78武昌县:灵溪山在“县南百二十里。周五十里。中有寺观, 皆以灵溪而名”。
当在今四川平武县西泗耳藏族乡境。《明史·李应祥传》:万历十三年(1585),“夏,杨柳番出攻晋安堡,犯归水崖、石门坎,遂入金瓶堡,杀守将”。
当在今越南河内市西南河山平省境。《明史·安南传》:永乐六年(1408),简定反,沐晟由云南征讨,“晟与战生厥江,大败”。八年,“(张)辅乃督水军剿(陈)季扩,闻石室,福安诸州县,伪龙虎将军黎蕊等断锐江
在今贵州镇远县城北。《方舆纪要》卷122镇远县:石崖山“石高百仞,屹立如屏,亦曰石屏山,郡之镇山也。山半有石窦,久雨窦中水出,其明如虹,则江必溢,居民候此以避水。山右有路,旋绕屈曲,名九曲冈。《志》云
即今陕西韩城市南芝川镇。《清一统志·同州府二》:芝川镇“在韩城县南二十里。有城,明嘉靖二十二年筑”。在陕西省韩城市南部。面积79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芝川,人口 4230。以地处芝水川道
地区名。亦称淮左。隋唐以前,从中原地区通往长江下游一般都在今安徽寿县附近渡淮,这段淮水的流向为自南而北,所以习称今安徽淮河南岸一带为淮东。有时也兼指包括长江下游一带。《汉书·荆燕吴传》: “立刘贾为荆
明洪武初改温州路置,属浙江布政使司。治所在永嘉县 (今浙江温州市)。辖境当今浙江温州市,永嘉、乐清二县和飞云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清属浙江省。光绪二年 (1876) 据 《烟台条约》 为英国开为商埠。1
传说为黄帝都城。在今河南新郑市。《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集解》:徐广曰,“号有熊”。谯周曰,“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水经·洧水注》 引皇甫谧《帝王世纪》云:“或言县故有熊氏之墟
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今云南鹤庆县南四十六里松桂。辖境约当今云南鹤庆县中部地。吐蕃废。
元置。在今湖南常德市北二里。明改为和丰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