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建州

建州

①北魏永安中置,治所在高都城 (今山西晋城市东北三十里高都镇)。辖境相当今山西晋城市及高平、沁水、阳城、陵川等县地。北齐废。

②南朝梁置,治所在安遂县 (今广东郁南县东南连滩镇)。辖境相当今广东郁南县东南地。隋大业初废。

③南朝陈称南建州为建州,治所在高平郡高平县(今河南商城县东)。隋开皇初废。

④隋开皇十年 (590) 置,治所在今湖南邵阳市北二里。唐移治今邵阳市。武德四年 (621) 改为南梁州。

⑤唐武德初改建安郡置,治所在闽县 (今福建福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武德六年 (623) 改为泉州。

⑥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建安县 (今福建建瓯市)。天宝元年 (742) 改为建安郡,乾元元年 (758) 复名建州。辖境相当今福建南平以上的闽江流域 (沙溪中上游除外)。北宋时辖境西北部及南部缩小,仅有今建瓯市以北的建溪流域及寿宁、周宁等县地。南宋绍兴三十二年 (1162) 升为建宁府。五代晋天福八年 (943) 王延政在此称帝,建国号为殷。南宋建炎四年 (1130) 范汝为亦起义于此。

⑦唐渤海置,属率宾府。故址在今黑龙江省东宁县东南大城子古城。辖境约当今绥芬河中游一带。渤海亡后废。

⑧辽置,治所在永霸县 (今辽宁朝阳县西南黄河滩喀喇城)。辖境相当今辽宁朝阳县西南大凌河中游地区。元属大宁路。明武洪中废,二十五年 (1392)改为营州右屯卫。


(1)北魏永安中置,治高都县(今山西晋城市东北高都)。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高平、晋城、陵川、沁水、阳城等市县地。北齐省。(2)南朝梁置,治安遂县(今广东郁南县东南连滩)。辖境相当今广东省郁南、罗定等市县一带。隋大业初废。(3)西魏置,治车箱城(今山西绛县东南)。辖境相当今山西省绛县东南。北周时废。(4)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建安县(今福建建瓯市)。属江南东道。辖境相当今福建省南平市以上的闽江流域(沙溪中上游除外)。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建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建州。北宋属福建路,辖境西北部及南部缩小,仅有今建瓯市以北的建溪流域及寿宁、周宁等县地。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升为建宁府。五代晋天福八年(943年),王延政在此称帝,建国号殷。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范汝为起义于此。(5)唐武德初改建安郡置,治闽县(今福建福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除顺昌县以上富屯溪和金溪流域之外全部地区。武德六年改为泉州。(6)唐时渤海国置,在今黑、吉二省交界的绥芬河流域,一说在今吉林省敦化市附近。渤海亡后废。(7)辽置,治永霸县(今辽宁朝阳市西南大平房镇)。辖境约当今朝阳县西南一带。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废。


猜你喜欢

  • 乐安城

    ①在今河北乐亭县东北二十里。《十六春秋·后赵录·石虎传》:建武六年(340),石虎将讨慕容皝“具船万艘, 自河通海,运谷豆千一百万斛于安乐城, 以备征军之调”。②在今河北昌黎县西南。石赵筑城置镇于此。

  • 陶家市山寨

    在今湖南澧县东南。《宋史·地理志》 澧州: “建炎四年,寓治陶家市山砦,随复旧。”疑即澧县东南之竹城。

  • 珙溪

    即今四川珙县之洛浦河,为长宁河上源之一。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 卷15珙县: “ 《志》云: 治南北五十步,即珙溪也,多石似玉。” 《方舆纪要》 卷70珙县: 珙溪 “在县治南。多石,不通舟楫,民以

  • 武林

    ①在今江西余干县东北三十里武陵山。《史记·东越列传》: 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东越王余善发兵拒汉道,“入白沙、武林、梅岭…… (汉)楼船将军杨仆出武林”。即此。②今浙江杭州市的别称。初为山、水名

  • 药 (藥) 王庙镇

    即今辽宁建昌县东南药王庙镇。民国熊知白 《东北县治纪要》 热河凌源县: “药王庙距县市约一百二十里。市街以药王庙为中心……为大凌河流域之物资集散市场。”

  • 小溪县

    南朝梁改小汉县置,为东遂宁郡治。治所即今四川遂宁市。西魏恭帝二年(555)改为方义县。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以避讳复改为小溪县,为遂州治。政和五年(1115)为遂宁府治。元至元二十年(1283)为

  • 大沽口

    在今天津市东南海河入海口南岸。《清一统志·天津府二》:“大沽口,众水由此入海,即《通典》所云三会海口。”为海防要地,清于此设海口营。《畿辅通志》卷93:“大沽海口宽一百五十丈,水深一丈五尺……河口有五

  • 太阳墟

    即今江西高安县西南五十里太阳圩乡。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4:高安县南有太阳墟。

  • 蔡村堡

    即今山西浑源县西北蔡村镇。《清一统志·大同府》 “韩村堡” 条下: 蔡村堡 “在 (浑源)州北十二里”。

  • 驾雾关

    在今安徽潜山县西。《清一统志·安庆府二》: 驾雾关 “在潜山县南三十里,驾雾山下”。按,据民国 《潜山县志》 卷1谓驾雾关在县西五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