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延川县

延川县

隋改文安县置,属延州。治所即今陕西延川县。《元和志》卷3延川县:“取吐延川为名。”大业初属延安郡。唐属延州。宋属延安府。元属延安路。明、清属延安府。民国初属陕西延安府。1928年直属陕西省。


在陕西省北部、清涧河下游,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属延安市。面积 1941 平方千米。人口18.7万。辖8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延川镇。秦、汉时为高奴县地。北魏设安民县,西魏析安民县地于今文安驿置文安县及文安郡。隋开皇三年(583年)文安县改名延川县,以境内吐延水(今清涧河)为名,安民县改名吉万县。大业元年(605年)废入上县。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安民县改为宏风县,神龙元年(705年)又改延水县。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延水县降为镇,辖地并入延川县,属延州,元祐四年(1089年)后属延安府。元属延安路。明、清属延安府。1914年属榆林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35年6月工农红军进入后,曾设赤光、延水两县,1937年撤销并入延川县。1950年属延安专区。1958年撤销延川县,辖地并入延长县。1961年以原辖区复设延川县。1968年属延安地区。1996年属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区。清涧河及其支流永坪川斜贯县境。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小麦、黍、谷子、玉米为主。矿产有石油和煤。有水泥、农机、粮油加工等工业。渭清公路经此。古迹和纪念地有杨家圪台、太相寺和刘家渠。


猜你喜欢

  • 黑城

    ①在今内蒙古武川县南。《魏书·太祖纪》:登国六年 (391),“卫辰遣子直力鞮出稒阳塞,侵及黑城”。即此。②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 (达来呼布镇) 东南五十里纳林河东岸。为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路治所。蒙

  • 拉孜宗

    又作章拉则、拉则宗、纳孜、拉孜。治所即今西藏拉孜县东北拉孜。“拉孜”,藏语意为神山顶。1960年与彭错林宗合并设拉孜县。1965年迁驻曲下。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拉孜县拉孜镇。1960年

  • 左里

    又作左蠡。城名。东晋卢循所筑,在今江西都昌县西北左里镇。《晋书·卢循传》:义熙六年(410),卢循为刘裕所败,“欲遁还豫章,悉力栅断左里”。即此。里,又作蠡(《太平寰宇记》),因在彭蠡湖(今鄱阳湖)之

  • 东燕郡

    十六国后赵置,属兖州。治所在东燕县(今河南延津县东北)。后改属洛州。北魏废。东晋初置,治东燕县(今河南延津县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延津县、滑县等地。北魏废。

  • 榆阴城

    东晋咸和年间平北将军平州刺史慕容皝建,在今辽宁建平县东北牤牛河南。《晋书·慕容皝载记》: 东晋咸和八年 (333) 慕容皝讨宇文逸豆归,军于广安,“逸豆归惧而请和,遂筑榆阴、安晋二城而还”。胡三省注

  • 龙门峡

    ①在今福建长汀县东北龙门。《清一统志·汀州府》:龙门峡“在长汀县东北四十里。地名含前。石洞盘屈深邃,中开一峡,峡中有溪。乡人贸竹木者,俱从此出”。②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南桂江中。《方舆纪要》卷107平乐县

  • 珍珠潭

    在今湖北兴山县南昭君故里附近回水沱。《清一统志·宜昌府》: 珍珠潭 “在兴山县南一里。俗传昭君涤妆,遗珠于此,故名”。在湖北省兴山县城南郊宝坪村昭君故里附近回水沱。香溪至此突然急转南流,河底复有清泉涌

  • 喜乐温河卫

    又作喜剌兀卫、希剌温卫、喜剌乌卫。明永乐五年 (1407) 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西南颜楚河至绥芬河下游地区。后废。又称喜剌兀卫、喜剌乌卫。明永乐五年(1407年)置,治所不详。辖境约

  • 湓口

    一名湓浦口。即今江西九江市西古湓水 (今龙开河) 入江之口。古湓口城 (又称湓城),历来为戍守重地。

  • 卫山县

    唐天宝元年(742)改翼针县置,为临翼郡治。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较场乡。乾元元年(758)复为翼州治。后没入吐蕃。古县名。唐天宝元年(742年)以翼针县改名,治今四川省茂县西北校场坝北。为临翼郡治。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