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道
1913年由东南路道改置,属吉林省。治延吉县(今吉林延吉市)。辖境约当今吉林张广才岭、松花湖以东,蛟河、敦化、和龙、龙井、图们、珲春以北,黑龙江海林、牡丹江、绥芬河三市以南地区。1929年废。
1914年6月由东南路道改名,治延吉县(今吉林延吉市)。属吉林省。辖延吉、宁安、珲春、东宁、敦化、额穆、汪清、和龙等县。辖区约当今黑龙江省海林(南部)、牡丹江二市以南,吉林省蛟河、敦化、安图(北部)、龙井、和龙等市县以东地区。1929年初废。
1913年由东南路道改置,属吉林省。治延吉县(今吉林延吉市)。辖境约当今吉林张广才岭、松花湖以东,蛟河、敦化、和龙、龙井、图们、珲春以北,黑龙江海林、牡丹江、绥芬河三市以南地区。1929年废。
1914年6月由东南路道改名,治延吉县(今吉林延吉市)。属吉林省。辖延吉、宁安、珲春、东宁、敦化、额穆、汪清、和龙等县。辖区约当今黑龙江省海林(南部)、牡丹江二市以南,吉林省蛟河、敦化、安图(北部)、龙井、和龙等市县以东地区。1929年初废。
清雍正三年 (1725) 置,属和硕特部。驻牧地在今青海乌兰县东。后迁德令哈市东。《清史稿·地理志》 西前旗: “牧地在布喀河南岸。东至乌图起尔沙陀罗海,南至西拉库图尔、果库图尔、西至察罕乌苏呼鲁恭纳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清一统志·顺天府四》:陈友谅口“在昌平州西北四十里锥石口南。其西亦接居庸关,其东为雁门口,又东为石城谷水口。有堡,为州境第三道边城”。
水阳江及青弋江下游别名。在今安徽芜湖市、县间。《元和志》卷28当涂县:“芜湖水在县西南八十里。源出丹阳湖,西北流入于大江。汉末湖侧亦尝置芜湖县,吴将陆逊、晋谢尚、王敦皆尝镇此。”
①即今四川城口县南棉沙乡。清道光《城口厅志》卷3:太和场在“厅南三里”。②即今四川眉山县东北二十里太和镇。清嘉庆《眉州属志》卷1:眉州有太和场。
即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哈日芒乃淖尔。《元和志》 卷4夏州长泽县: “胡洛盐池,在县北五十里。周回三十里。亦谓之独乐池,声相近也。汉有盐官。” 《新唐书·食货志》 云: 安北都护府之胡洛池,岁得盐万四千斛
即今广东花都市 (新华镇) 西南炭步镇。清设水西巡司于此。
亦称典孙或典逊。在今缅甸南端之丹那沙林附近。《太平御览》 卷788引竺芝 《扶南记》 曰:“顿逊国属扶南。” 《梁书·海南诸国列传·扶南国》:“其南界三千余里有顿逊国,在海崎上,地方千里,城去海十里。
即会军山。在今四川中江县南。《新唐书·地理志》 梓州铜山县:“有会军堂山。”《寰宇记》卷82铜山县:会军堂山“高三里。蜀主刘玄德遣孔明、张飞分定州界,略地至此,百姓以牛酒犒师,武侯因会军士于此,后传云
在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东乌珠穆沁旗东北与蒙古国东方省交界处。清齐召南 《水道提纲》 卷27: “芦河土名乌尔虎河。源出索岳尔济山 (山甚长大,袤延数百里,其西麓临大漠,其东北枯伦贝舆、齐齐哈尔
西汉置,属定襄郡,为东部都尉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卓资县西北三道营乡东南土城村古城。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卓资县西土城子。为定襄郡东部都尉治。东汉初废。《魏书·太祖纪》:天赐三年(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