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廓州

廓州

①东魏武定元年 (543) 侨置,寄治肆州敷城县郭城 (今山西原平市西北)。北齐改为显州。

②北周建德五年 (576) 于浇河故城置,治所在今青海贵德县南。《元和志》 卷39廓州: “盖以开廓边境为义。” 隋大业初改置浇河郡。唐武德二年 (619) 复为廓州,移治化隆县 (后改名化成,又改广威,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六十里黄河北岸)。辖境相当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及尖扎县等地。天宝元年 (742) 改为宁塞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廓州。后陷于吐蕃。北宋熙宁后收复。元符初复置廓州。崇宁中时废时复,大观后废。


(1)东魏武定元年(543年)置,寄治廓城(今山西原平市西北)。北齐改名为北显州,移治石城县(今原平市北崞阳镇)。(2)北周建德五年(576年)西逐吐谷浑,又得河南地置,治浇河郡(治今青海贵德县)。“以开廓边境为义”(《元和郡县志》)。辖境约当今青海省贵德、化隆、尖札、同仁等县地。隋大业三年(607年)改置浇河郡。唐武德二年(619年)复置。治化隆县(后改为化成县、广威县,今化隆县西南群科镇,一说今县南甘都镇)。辖境约当今化隆县西部、贵德县南部及尖札县地。属陇右道。乾元元年(758年)后地入吐蕃。北宋熙宁后收复,元符二年(1099年)改置宁塞城。崇宁三年(1104年)弃之,是年收复仍置州,五年废郭下广威县。大观后废。


猜你喜欢

  • 纳喇特岭

    亦名那喇特山。在今新疆和静县西北,与巩留、新源二县交界处。清乾隆《西域图志》卷21:纳喇特达巴“在乌得音郭勒达巴南六十里。空格斯南”。

  • 恩容山

    在今云南师宗县北。《方舆纪要》 卷115师宗州: 思容山在 “州北五里。三峰峭拔”。

  • 龙华冈道

    清建,即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至临江市之道路。《清史稿·地理志》 长白府:“光绪三十四年新辟龙华冈道, 自临江新化街,史家蹚子以下入府西嘉鱼河,到梨沟镇达府治西,长约四百余里,以避江道之险焉。”

  • 土兀剌河

    即土兀拉河。又作秃兀剌、秃忽剌、秃剌、土剌。今蒙古国土拉河。《元史·太祖纪》:“遂会(汪罕)于土兀剌河上,尊汪罕为父。”

  • 冯原镇

    清置,属澄城县。即今陕西澄城县西北五十里冯原镇。在陕西省澄城县西北部。面积155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冯原,人口 3120。镇以驻地名。清雍正年间已为冯原镇。1950年设冯原乡,1958

  • 月城集

    即今江苏洪泽县南十里越城。《清一统志·淮安府二》:月城集“亦名越城集。在山阳县(今淮安市)西南九十里”。

  • 兰坑

    在今甘肃和县东。《三国志·魏书·郭淮传》:青龙二年(234),“诸葛亮出斜谷,并田于兰坑”。

  • 半路竹

    即今台湾省高雄县西北路竹乡。清康熙间高拱乾《台湾府志》卷2有“半路竹街”。吴新荣主修《台湾县志》说:“本乡昔时因台南桥子头有竹密生,故定名为半路竹。”日本占领期间改为路竹。

  • 塞兰

    亦作赛兰。元察合台汗国地,在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州奇姆肯特东。元 《长春真人西游记》 卷上: “西南山行五程至塞蓝城,有小塔,回纥王来迎入馆。”

  • 龙池

    ①在今河北顺平县西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12完县:龙池“旧有灌溉之利,今湮”。②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南。《方舆纪要》卷41安邑县:“龙池在县南二十里,与盐池相近,一名黑龙潭。姚暹渠涨溢,往往自苦池灌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