廌山
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北九十余里。《清一统志·建宁府》: 廌山 “蜿蜒逶迤,如琢如削。宋游酢读书于此”。学者称酢为 “廌山先生”。
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北九十余里。《清一统志·建宁府》: 廌山 “蜿蜒逶迤,如琢如削。宋游酢读书于此”。学者称酢为 “廌山先生”。
在今广西田东县东南。《明一统志》 卷85向武州: 坡州山 “在富劳县北三里。山形如虎,又名虎山”。
西藏古地区名。在今加查、朗县一带。亦作塔布。与工布 (在今林芝、工布江达县一带) 合称为塔工地区。公元1121年尼氏家族塔波拉结在塔拉冈波建寺,与同年琼波氏家族南交在南木林的香地区所建之寺,为藏传佛教
在今山西孝义市南二十五里。《水经·汾水注》:“汾水之右有左部城,侧临汾水,盖刘渊为晋都尉所筑也。”
在今广西荔浦县西南。《舆地纪胜》 卷103静江府: 修仁山 “在修仁县西”。《清一统志·平乐府一》: 修仁山 “在修仁县西二十八里。县因以名”。
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境。《清一统志·鄂尔多斯》:大昆兑河“在左翼前旗东北七十里。源出平地,东南流入黄河”。
西晋、北魏时期易水 (今河北徐水县西北之瀑河) 流径武遂之俗称。《水经·易水注》: 易水“又东流,南径武遂县南、新城县北……俗又谓是水为武隧津,津北对长城门,谓之汾门”。
在今江苏常熟市东北,介于高浦口与许浦口之间。清时曾有千总驻守。
一作芦汉铁路。从北京卢沟桥至汉口。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动工,至二十五年(1899)先修通卢保段(卢沟桥至保定)。长132.7公里。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 比、法、英三国为便利北京城内交通
在今山西岢岚县西北。《方舆纪要》卷40岢岚州:于坑保隘“在州西北八十里,路通保德州”。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升南剑州置,属泉州行省,后改属福建行省。二十三年 (1286) 以后属江浙行省。治所在剑浦县 (今福建南平市)。辖境相当今福建南平、三明、将乐、顺昌、沙县、尤溪、永安、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