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川堡
在今青海民和回族自治县西北。《晋书·秃发乌孤载记》: 东晋太元二十年 (395),“乌孤讨乙弗、折掘二部,大破之,遣其将石亦干筑廉川堡以都之”。北魏废。
在今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资治通鉴》:东晋太元二十年(395年)秃发乌孤“筑廉川堡而都之”;隆安三年(399年)南凉秃发乌孤徙治乐都(今青海乐都县),以从弟“洛回镇廉川”,并即此。北魏废。
在今青海民和回族自治县西北。《晋书·秃发乌孤载记》: 东晋太元二十年 (395),“乌孤讨乙弗、折掘二部,大破之,遣其将石亦干筑廉川堡以都之”。北魏废。
在今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资治通鉴》:东晋太元二十年(395年)秃发乌孤“筑廉川堡而都之”;隆安三年(399年)南凉秃发乌孤徙治乐都(今青海乐都县),以从弟“洛回镇廉川”,并即此。北魏废。
在今湖南攸县北八十里。《明一统志》卷63长沙府:严仙山“一名严仙岭。三峰如螺。刘宋元嘉中,严起兄弟于此修炼。山谷岩空洞, 内有丹井”。
北宋筑。在今安徽宣州市北。
①在今四川青川县西。《寰宇记》卷84清川县:马盘山“在(龙)州北二百十里。高三千三百丈。重峦叠嶂,为行者之难”。西魏置马盘县以此名。《清一统志·龙安府》:马盘山,“《旧志》在平武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其形
唐贞观五年(631)置,属南州。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东南东溪镇。一说在今三江镇。《元和志》卷30南州三溪县:“以县内有僰溪、东溪、葛溪,三溪合流,故以为名。”北宋废。古县名。唐贞观五年(631年)置,治
北魏太和年间筑,在今河南确山县东南。《元和志》卷9朗山县:“四望故城在县东南七十里。后魏太和十一年,豫州刺史王肃于四望陂南筑之以御梁。梁太清二年,豫州刺史羊鵶仁以二魏交逼粮运悬断,乃弃悬瓠归于义阳上表
唐建,在今浙江杭州市中山中路。原名真教寺。俗称礼拜寺。因原建筑群状如凤凰,故名。是我国现存伊斯兰教四大古寺之一。
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分利州路置,治所在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市)。辖境相当今四川梓潼、南部、营山、平昌以北,陕西秦岭以南,宁强、勉县以东的汉中盆地一带。此后屡有分合。蒙古中统元年(1260)废。南宋
秦、汉时期的一条民间商道。《史记·西南夷列传》: 西汉元狩元年 (前122),“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 ‘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
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四十五里。《方舆纪要》卷32邹县:白庄泉“其旁又有渊源、柳青、三角湾诸泉”。
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南。《水经·汝水注》:“汝水西出鲁阳县之大盂山黄柏谷。”《方舆纪要》卷51鲁山县:大盂山“在县西南七十里,西接卢氏县界。山顶并窊, 四围若城,俗呼为大团城、小团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