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东路中末次旗。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设,属蒙古车臣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哈尔次扎内。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置,治所在平定县(今山西平定县)。辖境相当今山西阳泉市及平定、昔阳等县地。金大定二年(1162)升为平定州。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置,治广阳砦(今山西平定县东南)。四年
即临烝县。治所在今湖南衡阳市。《南齐书·州郡志》 作临蒸县。
即新利墟。今广西苍梧县南五十里新地镇,西与藤县接界。
亦名僰口,即僰溪 (今綦江) 注入长江之口。在今四川江津市东北顺江镇。《寰宇记》 卷136江津县: “南齐永明五年,江州县自郡城移理僰溪口,即今理也。” 《明史·地理志》 江津县: “东南有僰溪口,僰
在今四川眉山县东。《方舆纪要》 卷71眉州: 眉州驿 “在州东七里,水驿也”。
即今浙江象山县西西周镇。清乾隆《象山县志》卷1:西周铺在县西“五十五里”。地处县城之西,周姓居多,故名。
绵州别称。即今四川绵阳市。《方舆胜览》卷54绵州:“郡名左绵。以绵水经其左,故谓之左绵。左太冲《蜀都赋》:于东则有左绵巴中。绵者,绵历也。”
1933年2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治所与巴中市同。其辖境为巴中县城郊。1935年3月废。旧县名。川陕苏区设。1933年由四川省巴中县城郊析置,治巴中县城(今四川巴中市)。1935年春红军北上后撤销。
明洪武元年(1368)置,属福建都司。治所即今福建莆田市。清康熙五年(1666)废。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治今福建省莆田市。属福建都司。清康熙五年(1666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