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漠镇
亦作广漠戍。在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北。明金幼孜《北征录》:永乐八年(1410),成祖北征,六月“十三日次广漠戍,归大营。上逐虏于山谷间,复大败之,久方回营。……十四日发广漠戍”。《方舆纪要》卷45:广漠镇“在碛北。永乐九(八)年北征,还至广漠镇渡河。蒙古阿鲁台来袭,与战败遁,上度其必再至,乃伏兵数百于河西柳林中,敌果至,复败去”。
亦作广漠戍。在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北。明金幼孜《北征录》:永乐八年(1410),成祖北征,六月“十三日次广漠戍,归大营。上逐虏于山谷间,复大败之,久方回营。……十四日发广漠戍”。《方舆纪要》卷45:广漠镇“在碛北。永乐九(八)年北征,还至广漠镇渡河。蒙古阿鲁台来袭,与战败遁,上度其必再至,乃伏兵数百于河西柳林中,敌果至,复败去”。
北宋置,属金水县。在今四川金堂县东南。《舆地纪胜》卷164怀安军:三节镇“在金堂县七十里。父老相传,以为其地接三界首之间,故名。谓东接潼州铜山县界,南接简州阳安县界,西接本军本县界”。
明置,属宁夏西路广武营。即今宁夏中宁县东北彰恩堡。
唐方镇名。至德二年 (757) 分剑南节度使西部地置,简称西川。治成都府 (治今四川成都市)。辖境屡有变动,长期领有成都府及彭、蜀、汉、眉、邛、嘉、黎、简、茂、雅以西诸州,约当今四川成都平原及其以北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台东厅置,属台湾省。治所即今台湾省台东县。在台湾省本岛东南部,东濒太平洋,西南与屏东、高雄两县毗连,北接花莲县。东南海上有绿岛和兰屿。面积 3515.6 平方千米。人口24.
即今湖北阳新县西北荻田镇。民国 《湖北通志》 卷33 《乡镇》: “荻田市在 (兴国) 州西二十里。” 同书卷66 《驿递》 作 “荻田铺”。
一名吴君山。在今四川涪陵市北(长江北五里)。《舆地纪胜》 卷174涪州: 铁柜山,“《旧经》 云: 吴君山一名铁柜山,横亘江北,与涪陵相对,雄亚诸山”。(宋) 马提干 《涪州五十颜》 诗中云: “石鱼
在今甘肃镇原县西南。《资治通鉴》: 唐武德六年 (623),“突厥陷原州之善和镇”。即此。
在今山东济南市历城区南柳埠镇灵鹫山九塔寺内。寺已废。塔始建于唐,单层八角,顶有小塔九座,通高13.3米。明人许邦才《九塔寺记》称此塔“一茎上而顶九各出,构缔诡巧,他寺所未经有”。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柳
唐贞观九年(635)改西冉州羁縻州置,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黑水、红原县境。后废。
1938年由焉耆县析置,驻塔温觉肯 (今博湖县西北塔温觉肯乡)。1941年迁乌什塔拉 (今和硕县东乌什塔拉)。1946年改设和硕县。1938年由焉耆县析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硕县乌什塔拉。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