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桥
俗称湘子桥。在今广东潮州市东门外,横跨韩江。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宝庆二年(1226)建成,历时57年。东西两端筑石桥墩十八个, 上架石梁作桥面。中间一段,宽约100米,水流湍急,未能架桥,只用小船摆渡。当时取名济川桥。明宣德十年(1435)重修,两端石桥墩增至二十四个,中段用十八只梭形木船连接成浮桥,故称“十八梭船二十四洲”,改称广济桥。是我国较早的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清雍正元年(1723)又在浮桥两端石桥墩上置铁牛两只,牛背镌有“镇桥御水”四字,早已不存。1958年由于交通需要,将梭船拆除,改为直通大桥。1980年重铸铁牛一只,置于桥上。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又称南渡桥。在浙江省奉化市东。历史上是奉化三大水陆交通要道之一,上通台温,下达宁绍,为商旅过往必经之路。桥始建于宋,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重建,明清时期多次重修。为4孔梁式廊桥,全长51米,宽6.7米。石制桥墩,上承木梁,梁上木板铺面,桥上覆以22间廊屋,引桥旁有小屋12间,内有建桥碑记、禁约碑等5块石碑。 (2)在广东省潮州市东韩江上。因有韩湘子书“洪水止此”石碑于桥畔的传说,又名湘子桥。是古代著名桥梁之一。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历时56年建成。初为浮桥,淳熙元年(1174年)毁于洪水,太守常祎重修,筑墩架桥。东西两段18墩,全长517.95米。中间一段,宽约百米,水流湍急,未能架桥,只用小舟摆渡,当时取名济川桥。明宣德十年(1435年)以后重修,并增建5墩,称广济桥;正德年间,又增建1墩,总共24墩。桥墩用花岗石块卯榫砌成。水流湍急的江心一段,不能造墩架梁,改用18艘梭船联成浮桥,能开能合,是国内最早的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明代大修5次,并在桥墩上建起24座形式不同的“望楼”(已圮)。清雍正元年(1723年)又在浮桥两端石桥墩上置铁牛,牛背镌有“镇桥御水”四字,早已不存。1958年由于交通需要,将梭船拆除,改为直通大桥。1980年重铸铁牛一只,置于桥上。桥头有广济门城楼。1989年于下游1千米处另建韩江大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潮 州 广 济 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