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广昌县

广昌县

①西汉置,属代郡。治所在今河北涞源县北七里。东汉属中山国。晋仍属代郡。后废。北周大象二年(580)复置广昌县,属灵丘郡,移治今涞源县。隋仁寿初改为飞狐县。大业初属上谷郡。唐属蔚州。明洪武初复名广昌县。清属易州。1914年改名涞源县。

②三国吴分鄱阳县置,属鄱阳郡。治所在今江西波阳县北石门街镇。西晋武帝更名广晋县。南宋绍兴八年(1138)复置,属建昌军。治所即今江西广昌县。元属建昌路。明属建昌府。民国初属江西豫章道。1927年直属江西省。

③南齐置,为广昌郡治。治所即今湖北枣阳市(一说在市北三十四里太平镇)。隋仁寿元年(601)改为枣阳县。

④南宋绍兴八年(1138)析南丰县置,属建昌军。治所即今江西广昌县。元属建昌路。明、清属建昌府。民国初属豫章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


(1)古县名。(1)三国吴析鄱阳县置,治今江西省鄱阳县北石门街镇。属鄱阳郡。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广晋县。(2)南朝齐置,治今湖北省枣阳市。为广昌郡治。隋仁寿元年(601年)改名枣阳县。(2)古旧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涞源县北,属代郡。东汉属中山国。西晋还属代郡。北魏省为镇。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复置,移治今涞源县。属灵丘郡。隋仁寿元年改为飞狐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名广昌县。属蔚州。清初改属大同府,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属易州。1914年因与江西省广昌县重名,改名涞源县。(3)今县名。在江西省东部,东邻福建省。属抚州市。面积 1612 平方千米。人口22.9万。辖5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旴江镇。隋、唐南丰县地。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析天授、南丰、兴城三乡置广昌县,治揭坊耆(今县城北)。以道通闽广,隶建昌军得名。《寰宇通志》:广昌县“以道通二广,而属建昌,故名”。元隶建昌路。明隶建昌府。清咸丰四年(1854年)县治遭水毁,迁今址。1912年属江西省,1914年属豫章道,1927年复属江西省。1949年属瑞金专区,1950年属宁都专区,1952年属抚州专区,1954年属赣南行政区。1964年属赣州专区,1970年属赣州地区。1983年属抚州地区,2000年属抚州市。地处武夷山西麓。旴江(抚河)源于境南血木岭,向北纵贯县境中部。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小麦、豆类、油菜籽、花生、芝麻、棉花等,为国家出口晒烟、出口白莲生产基地县,特产通心白莲、“黑老虎”晒烟和中药材泽泻。森林资源丰富。有瓷土、萤石、硅藻土、银、钨等矿。工业有采矿、机械、林产化工、陶瓷、制革、造纸、纺织器材、粮油加工、食品等。有206国道、船广、新宁等公路。纪念地有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第三次会议旧址、邱家祠毛泽东旧居。名胜古迹有龙凤岩。


猜你喜欢

  • 岑麓山

    在今贵州施秉县东南。明曹学佺《名胜志》:“四面陡立, 冈陇重复。初县治在从化镇,正统十四年苗叛县毁。景泰间招抚复业,依此以居。”

  • 灵昌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属滑州。治所在今河南滑县西南。《元和志》卷8:“取灵昌津以为名。”大业初属东郡。唐属滑州。五代唐同光元年(923)以避讳改为灵河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河

  • 研子冈集

    即今湖北黄陂县北三十四里研子冈镇。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黄陂县北有研子冈集。

  • 东畲口

    在今浙江龙泉市北上东乡驻地东畲村。《方舆纪要》卷94龙泉县:东畲口“在县北七十五里。为松阳、遂昌两县之要口,行旅往来必取途于此”。

  • 四十八峰山

    在今湖南永兴县北九十里。《方舆纪要》卷82永兴县:四十八峰山“有四十八山,拱峙攒簇”。

  • 屏风寨

    在今安徽宿松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26宿松县: 屏风寨 “在县西三十里西源山中,有山自麓至顶,有九井相贯,层岩峭壁,险固可恃”。

  • 旅顺口

    在辽宁辽东半岛南端、大连市西。古为山东人渡海至辽东的顺路,故名旅顺。明置旅顺口关于此。明 《辽东志》 卷2: 旅顺口关在 “ (金州) 卫南一百二十里。海运舟至此登岸”。后金天聪七年(1633) 六月

  • 菁山

    一名望风山。在今湖北阳新县西南。《舆地纪胜》 卷33兴国军: 菁山 “ 《舆地志》 云: 上有望夫石,石上生芜青”。《清一统志 · 武昌府一》:菁山 “在兴国州西南八十里。一名望夫山。《武昌记》: 昔

  • 川港镇

    即今江苏通州市(金沙镇)南三十八里川港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通州:“川港镇在城(今南通市)东南四十五里。”在江苏省通州市南部,新江海河、通吕运河两岸。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5.8万。清末为江边滩地

  • 朱阳郡

    北魏太和十四年(490)置,治所在朱阳县(今河南卢氏县东南七十四里朱阳关镇)。孝昌二年(526)废。西魏大统二年(536)复置,属东义州。北周保定二年(562)废。北魏太和十四年(490年)置,治朱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