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广州

广州

①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分交州置,治所在广信县(今广西梧州市)。不久废。永安七年(264)复置,治所在番禺县(今广东广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两省区除广东廉江以西、海南岛、广西桂江中上游、容县、北流以南、宜州西北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南朝后渐缩小。隋开皇十二年(592)移治曲江县(今广东韶关市南十里武水西岸),开皇末移治南海县(今广州市)。仁寿元年(601)改为番州,大业三年(607)又改为南海郡。唐武德四年(621)复为广州,后为岭南道治所,天宝元年(742)改为南海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广州,乾宁二年(895)改为清海军。五代为南汉国都,改为兴王府。北宋开宝四年(971)复为广州,治南海、番禺二县(今广州市)。端拱后为广南东路治。南宋祥兴元年(1278)升为翔龙府,同年(至元十五年)元改为广州路。

②北魏永安元年(528)置,治所在鲁阳郡山北县(今河南鲁山县)。辖境相当今河南鲁山、宝丰、叶、郏、襄城、舞阳等县及平顶山市地。西魏大统十三年(547)属西魏,而东魏另置南广州于襄城郡(今河南襄城县)。北周建德六年(577)改为汝州。隋仁寿末改为鲁州。

③辽开泰七年(1018)置,治所在昌义县(今辽宁沈阳市西南六十里大高华堡)。辖境相当今辽宁沈阳、新民、辽中等市县相连地带。金皇统三年(1143)废。


(1)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分交州置。旋废。永安七年(264年)复置,治番禺县(今广东广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除广东廉江县以西,广西桂江中上游,容县、北流市以南,宜州市以西北之外的大部分地区。南朝以后辖境渐小。隋大业初改南海郡。唐武德时复为广州,治南海县(今广州市)。五代南汉升为兴元府,并建都于此。宋复为广州,治南海、番禺二县(今广州市)。元升为路,明改府。唐、宋至清历为岭南道、广南东路、广东省治。辖境东至今龙门、增城、东莞、深圳,北至清远,西至新会、台山,南至海。1911年废。唐乾符六年(879年)黄巢起义军攻克此地。唐以后置市舶司和海关于此,为外商海舶凑集之地。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遭英军侵略,府城人民组织平英团,奋起武装反抗。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领导的反清运动,曾多次起义于此。(2)北魏太和中置,后废。永安中复置,治鲁阳县(今河南鲁山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鲁山县等地。东魏武定中移治襄城县(今属河南)。隋仁寿以后废。(3)辽开泰七年(1018年)置,治昌义县(今辽宁沈阳市西南大高华堡)。辖境相当今辽宁省西南部。金皇统三年(1143年)废。


猜你喜欢

  • 大渚潭

    即今山东郓城县西北大潭乡。近鄄城县界。商业颇盛。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 《舆图志》:郓城县西北有大渚潭。

  • 江苏布政使司

    清制每省设一布政使司,掌管全省财赋和属官。唯江苏省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后分设江宁、江苏二布政使司,江苏布政使司驻苏州府(治今苏州市),辖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及太仓直隶州、海门直隶厅。清制每

  • 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军部旧址

    在今广西龙州县新街。是一座两层楼房。1929年夏,中共中央派邓小平、张云逸到广西领导革命,10月,俞作豫率广西警备第五大队到龙州组织工农武装,12月,邓小平带何世昌等从百色到龙州,传达中共中央关于龙州

  • 鸦拉营

    一名丫喇营。即今湖南凤凰县西四十二里阿拉营镇。清严如熤 《苗疆险要考》 谓 “即古永宁哨。两面高山,中间羊肠一线”,通生苗寨落。

  • 环县

    明洪武初降环州置,属庆阳府。治所即今甘肃环县。民国初属甘肃泾原道。1927年直属甘肃省。在甘肃省东部,东北与陕西省相邻,西、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接壤。属庆阳市。面积 9240 平方千米。人口33.6万。

  • 泗汾桥

    在今湖南醴陵市南泗汾镇。《清一统志·长沙府二》: 泗汾桥 “在醴陵县南三十里。路出攸县。今更名慈寿桥”。

  • 鼋山

    即鼋头山。今江苏吴县市太湖中,洞庭西山东支。南宋范成大 《吴郡志》 卷15: “鼋头山,一名鼋山,在洞庭西山之东麓,有石闯出如鼋首,相传以名。”即“鼋头山”。

  • 永淳县

    北宋元祐三年(1088)改永定县置,属横州。治所在今广西横县西北峦城镇北郁江东岸。元至正十二年(1352)迁治三洲村(今峦城镇西南十里)。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迁今峦城镇(旧永淳县),属南宁府。民

  • 西界沱

    在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北西沱镇。清道光《石砫厅新志》卷1:“自临溪场北出楠木了七十余里抵江岸,忠、万交邻为西界沱,水陆贸易,烟火繁盛,俨然一郡邑也。置塘汛,且设巡检司驻之。”民国设县佐。

  • 礼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置,属建昌路。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北六十里礼州镇。辖境相当今四川西昌市北境及冕宁县南境。明洪武十五年(1382)属建昌府。二十七年(1394)废。元至元九年(1272年)平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