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幽州

幽州

①古 “九州” 之一。在今北京市、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尔雅·释地》: “燕曰幽州。” 《周礼·职方》: “东北曰幽州。”

②汉武帝置十三州刺史部之一。东汉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市西南)。辖境相当今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天津市海河以北及朝鲜大同江流域。西晋移治涿县 (今河北涿州市)。北魏还治蓟县。隋大业初改为涿郡。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辖境相当今北京市区及所辖通县、房山区、大兴县和天津市武清县,河北易县、永清、安次等县。辽会同元年 (938)改为幽都府,建号南京。

③十六国时汉置幽州,镇离石县 (今山西离石县); 前赵置幽州,镇北地郡 (今陕西耀县); 后燕失中原后东保辽西,复置幽州,镇令支县 (今河北迁安县西); 北燕移镇肥如县 (今河北卢龙县北); 南燕置幽州,镇琅邪郡之发干戍 (今山东临沂市); 夏置幽州,镇大城 (今内蒙古杭锦旗东南)。

④东晋侨置,治所在三阿 (今江苏金湖县东南平阿西村)。淝水战后复得汉、晋青州之地,改置幽州,镇广固 (今山东青州市)。

⑤唐方镇名。先天二年 (713) 置幽州节度经略镇守使,治所在幽州 (今北京市城区西南)。天宝元年 (742) 改为范阳节度使。宝应元年 (762) 复名幽州,兼卢龙节度使。唐亡遂建号为燕。913年为晋所并。


(1)古九州之一。《尔雅·释地》:“燕曰幽州。”《周礼·职方》:“东北曰幽州。”燕指春秋、战国燕国地,即今河北省北部、北京市、天津市及辽宁省一带。(2)西汉武帝置,为十三刺史部之一。察郡国十,南有今河北省中部至山东省马颊河,北抵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西起河北省万全、涿鹿、易县等县,东有辽宁省大部、吉林省一部及朝鲜半岛大部。东汉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隅)。辖境相当今北京市、河北省北部、山西省小部、辽宁省大部、天津市海河以北及朝鲜大同江流域。魏、晋以后辖境减缩。隋大业至唐武德初曾改为涿郡。唐时相当今北京市和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永清、廊坊等市县地。契丹会同元年(938年)改置为幽都府,建号南京。(3)唐方镇名。先天二年(713年)置幽州节度经略镇守使,治所在幽州(今北京市城区西南部)。天宝元年(742年)改名范阳节度使。


猜你喜欢

  • 陆渡桥市

    即今上海市嘉定区北陆渡桥。清光绪《嘉定县志》卷1:陆渡桥市在“县治北十八里”。

  • 棠浦江

    即今江西宜丰县东棠浦港。《清一统志·瑞州府》: 棠浦江 “在新昌县东四十里太平乡。诸水所汇,经上高县界,出安塘河口,入蜀江”。

  • 蔚头州

    唐贞观中置,属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巴楚县东北。贞元中废。(蔚yù) 又作郁头州。唐置,治尉头谷(今新疆阿合奇县以东色帕巴依地)。属龟兹都督府。

  • 王家渡

    一作甲南市。即今湖南炎陵县西南二十五里王家渡镇。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酃县图:县西南有王家渡。

  • 封嵎

    又作封隅、封禺。封山、嵎山的合称。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南。两山相去仅三里。《国语· 鲁语下》: 防风氏在虞、夏、商为汪芒氏,“守封嵎之山”。封山和嵎山(亦作隅山、禺山)的合称。在今浙江省德清县西南,两山相

  • 下窑隘

    在今江西赣县南。《方舆纪要》卷87赣州府赣县:下窑隘“在府南。《志》云,府南又有文潭隘,俱路出信丰县”。

  • 宣庞支线

    从河北宣化县东至庞家堡。长40.6公里。为京绥铁路支线。日伪于1940—1944年修筑。

  • 法雨泉

    在今江苏吴县西南穹窿山上。明王鏊 《姑苏志》 卷9: 法雨泉 “山半有泉名法雨,四时流不绝,下注石堰,可以灌田”。

  • 平南关

    ①即今广西凭祥市西北四十里平而关,西接越南平瑞村。清有把总驻防。乾隆五十六年(1791)曾开关贸易。②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乌罗镇南。《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乌罗司:平南关“在司(治今乌罗镇)南

  • 石河子

    即今新疆石河子市。清宣统《新疆图志》卷79绥来县:石河子“汉回铺户五十余家,回民礼拜寺一处。附近村庄相属,为绥邑第一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