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林
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南古城乡(古城畈),一说在今随州市东北八十八里。《后汉书·刘玄传》:“圣公避吏于平林……平林人陈牧、廖湛复聚众千余人,号平林兵, 以应之。”三国魏置县。
古邑名。在今湖北省随州市东北。王莽地皇三年(22年),陈牧、廖湛等领导农民在此举行起义,号称“平林兵”。三国魏置平林县于此。
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南古城乡(古城畈),一说在今随州市东北八十八里。《后汉书·刘玄传》:“圣公避吏于平林……平林人陈牧、廖湛复聚众千余人,号平林兵, 以应之。”三国魏置县。
古邑名。在今湖北省随州市东北。王莽地皇三年(22年),陈牧、廖湛等领导农民在此举行起义,号称“平林兵”。三国魏置平林县于此。
北魏孝武帝时置,治所在今四川平武县东南涪江西岸南坝镇北旧州。《寰宇记》卷84江油县:“取江油水以称邑兼郡”为名。西魏废帝二年(553)于此置龙州及江油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平武县及江油市部分地。隋开皇三年
①又名九龙山。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南三十里。《清一统志·商州》 引《雒南县志》:“当故县之西,故名。”②《尚书·尧典》:“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郑玄注:“西者, 陇西之西,今人谓之兑山。”《方舆胜览》
①明万历十八年(1590)置,为龙安府治。治所即今四川平武县。十九年(1591)改为平武县。②清雍正三年(1725)置,属宁武府。治所即今山西宁武县。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在山西省
亦作斗门。即今江苏无锡市西北陡门桥。
在今山西东部。《国语·晋语四》: 晋文公 “乃行赂于草中之戎与丽土之狄,以启东道”。韦昭曰: “二邑戎、狄,间在晋东。” 蒙文通 《古代民族移徙考》 依马融说,谓在东阳,即今河南淇县东北。
即今内蒙古临河市西南黄杨木头乡。清光绪 《五原厅志》 卷上: 西乡村中有黄羊木头。此地原有两棵树,蒙古语称 “哈业毛都”,汉语转音为黄羊木头。1901年 《辛丑条约》 签订后,此地沦为比利时的传教地。
在今湖北公安县北长江边。《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合油口,又东径公安县北。……故侧江有大城,相承云仓储城,即邸阁也”。《方舆纪要》卷78公安县“吕蒙城”条下:“县东北有仓城,今为江水所经,其城址名为
明洪武三十年 (1397) 改铜鼓千户所置,属湖广都司。治所即今贵州锦屏县东南铜鼓乡。二年后废。建文四年 (1402) 复置,清雍正五年 (1727)改置锦屏县。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改铜鼓千户所
一作柏梁。指今青海玛多县西扎陵湖、鄂陵湖的总称。《旧唐书·吐蕃传》: 贞观十五年 (641),“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弃宗) 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
又作阳山。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之布列亚山,为结雅河与阿姆贡河之分水岭。《清一统志·吉林一》:阳山“在宁古塔城东北二千九百二十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