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天显十三年(938)置,治所在辽阳县(今辽宁辽阳市老城)。辖境相当今辽宁辽阳、本溪、鞍山、辽中等市县地。元改为辽阳路。明初废。清顺治十年(1653)复置,十四年(1657)徙治沈阳,改为奉天府。辽
战国秦成都少城南门之一,在今四川成都市人民公园(少城公园)一带。西晋左思《蜀都赋》:“结阳城之延阁,飞观榭乎云中。”注:“阳城,蜀门名也。”《寰宇记》卷72华阳县:“阳城门,李膺记:少城有九门,南面三
元至正二十四年 (1364) 朱元璋改硖州路置,治所在夷陵县 (今湖北宜昌市)。洪武九年(1376) 改为夷陵州。见“峡州”。
1946年皖东革命根据地改天长县置,属安徽省。治所即今安徽天长市。为纪念新四军副军长罗炳辉将军而命名。1949年隶皖北行署区。1952年划属安徽省。1959年复名天长县。旧县名。淮南解放区设。1946
在今湖南临武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0临武县: 罗城山 “山势如城”。
即今广东惠州市南三栋镇。清同治《广东图说》卷22归善县:“四围社约堡,城南五里,……往来大道有镇龙墟、三栋墟汛。”
在今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东南三十八里。《方舆纪要》卷90海宁县:石墩山“下有小港,外通大洋,贼舟每泊此”。为海防要塞。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倭寇据石墩为巢犯嘉兴府,即此。古山名。在今浙江省海宁市南
在今安徽休宁县东南五十余里白际岭。明置巡司于此。嘉靖中移驻屯溪。
在今辽宁辽阳市白塔公园处。金世宗之母贞懿皇太后曾在此出家为尼。后改建为垂庆寺。明、清时称广佑寺。又称白塔寺。
①在今天津市武清县西北城关镇东南。《方舆纪要》卷11武清县:正德中,刘六等于霸州起义,“官军击之于八里庄,败绩”。即此。②在今山东茌平县东南。清光绪中,义和拳首领朱红灯曾在此设立拳场,积极宣传灭洋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