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国
东汉永宁元年(120)改平原郡为平原国,治所在平原县(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二十五里张官店)。《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先主为平原相。”即此。建安十一年(206)改为郡,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又改为国。七年(226)复改为郡。西晋又改为国。南朝宋复改为郡。
见“平原郡(1)”。
东汉永宁元年(120)改平原郡为平原国,治所在平原县(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二十五里张官店)。《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先主为平原相。”即此。建安十一年(206)改为郡,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又改为国。七年(226)复改为郡。西晋又改为国。南朝宋复改为郡。
见“平原郡(1)”。
即今吉林东丰县西南四十里猴石镇。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海龙厅图: 西北有猴石。
又名走马桥。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青溪上。为青溪七桥之一。《资治通鉴》: 南朝梁太清三年(549),高州刺史李迁仕等援台城,“众军营于青溪之东,迁仕、文皎帅锐卒五千独进深入,所向披靡。至菰首桥东,景将宋
即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西之伊和吉仁郭勒。清齐召南《水道提纲》卷27:吉林河“即鸡林河。源出克西(什)克腾部之撒尔巴山,曰查克马尔河,北流来会南来之碧里克图河。……东南出喀喇苏伯岭之小鸡林河西北流来会,
清乾隆四十一年 (1776) 置,为美诺厅附郭屯。即今四川小金县。四十八年 (1783) 改为懋功屯。
即今湖北新洲县南举水入江处大埠镇。《梁书·杜幼安传》:大宝元年(550)助徐文盛讨侯景,败侯景将任约于贝矶,“乃进军大举口”。即此。
1912年合山阴、会稽二县置,1914年后属浙江会稽道。治所即今浙江绍兴市。1927年直属浙江省。在浙江省东北部、钱塘江南岸。属绍兴市。面积 1492 平方千米。人口70.2万。辖25镇。县人民政府驻
唐武德三年 (620) 杜伏威置,治所在义兴县 (今江苏宜兴市)。以金鹅山为名。七年 (624) 改为南兴州。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设,属蒙古土谢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戈壁省乌嘎塔拉东南。
①亦作析州。北魏永安初置,治所在修阳县(今河南西峡县北)。北周辖境相当今河南西峡、淅川等县地。隋开皇初废。②唐武德二年 (619) 改淅阳郡置,治所在西乡县 (今河南西峡县南)。贞观八年 (634)
①即今浙江临海市东南涌泉、溪口、兰田、梓林诸乡镇交界处之九支山。《舆地纪胜》卷12台州:九盘山“在临海县东南七十五里。以其路萦回九转,故名。绝顶可眺大海”。②又名九盘寺山。在今四川大竹县西。明曹学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