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卢军
唐、五代方镇名。唐开元七年(719)升平卢军使置,为玄宗时十节度使之一。治所在营州(今辽宁朝阳市)。领平卢、卢龙二军,榆关等守捉及安东都护府,屯营、平二州境,相当今河北滦河下游以东,辽宁大凌河以西地区。安禄山反叛,即以此为根据地之一。上元二年(761)移治青州(今山东青州市),号淄青平卢节度使。贞元四年徙治郓州(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元和十四年(819)还治青州。五代梁复称平卢,后晋废。后汉复置。北宋初废。
唐、五代方镇名。唐开元七年(719)升平卢军使置,为玄宗时十节度使之一。治所在营州(今辽宁朝阳市)。领平卢、卢龙二军,榆关等守捉及安东都护府,屯营、平二州境,相当今河北滦河下游以东,辽宁大凌河以西地区。安禄山反叛,即以此为根据地之一。上元二年(761)移治青州(今山东青州市),号淄青平卢节度使。贞元四年徙治郓州(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元和十四年(819)还治青州。五代梁复称平卢,后晋废。后汉复置。北宋初废。
在今四川巫溪县西。清道光 《夔州府志》卷6: 乾龙洞 “在县西一百里。两洞上下错列,高十余丈。上洞内极宽敞,可容数百人,一孔自天而下,明澈洞内。自洞中小穴持火而入,行二三里,洞穴错出,不敢复进。下洞狭
太行八陉之一。即今河北易县西北八十里紫荆关。《方舆纪要》 卷10 “重险紫荆” 条引 《地记》: “太行八陉,第七陉为蒲阴。” 为河北平原入太行山要道之一。历为兵家必争之地。宋称金陂关,金以来称紫荆关
在今浙江德清县东。《方舆纪要》卷91德清县:北流水“在县治南。自城南余不溪分流入城,出西水门北流至沙村,与武康县前溪水合,绕流至府城南,合余不水而为霅溪”。
1913年改抚彝厅置,属甘肃甘凉道。治所即今甘肃临泽县西北蓼泉乡。1927年直属甘肃省。1928年改名临泽县。旧县名。1913年由抚彝厅改置,治今甘肃省临泽县西北蓼泉。1928年更名临泽县。
唐南诏置,属拓东节度。在今云南大关县南部。
西汉置,属张掖郡。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东南。东汉改属武威郡。《三国志·魏书·张既传》:黄初中,凉州卢水胡反,既率军讨之,“既扬声军由鹯阴,乃潜由且次出至武威。胡以为神,引还显美”。北周废。古县名。西汉置
在今广东遂溪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04遂溪县:三鸦水在“县东南八十里。源出县东之大陂,流经此,旁有三石如鸦, 因名。《志》云:县治东有东溪,流经县治南一里。合于傍塘溪,又西南流合东流水,折而东会三鸦
即郧。在今湖北安陆市。
①在今河北万全县北三十里。地势高峻,风力猛烈,雁飞遇风辄坠地。为北方一重险。《辽史·兴宗纪》: 重熙六年 (1037),“夏四月,猎野狐岭”。《元史· 太祖纪》: 太祖六年 (1211),“帝自将南伐
即今福建福州市西南闽江东岸阳岐。为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