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乐镇

平乐镇

①北宋置,属火井县。即今四川邛崃市西南平落镇。

②即今广西鹿寨县北中渡镇。《明史·地理志》洛容县:“东有平乐镇巡检司,治石榴江,后迁县东北中渡。”《清一统志·柳州府》:平乐镇巡司“在洛容县东北七十里。地名中渡,即明初故县也。洪武六年置巡司,在县东十里石溜江,万历十四年迁于此。本朝因之”。


(1)古镇名。明万历三年(1575年)于洛容旧县址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北。(2)今镇名。(1)在河南省孟津县东南部。面积64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平乐,人口 6000。原名张林庄。明代郭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取“平安祥和、安居乐业”之意,更名平乐;一说以汉代平乐观遗址得名。1958年建平乐公社,1983年改乡,1993年置镇。产小麦、玉米、谷子、甘薯等。有机械、钢窗、电磁线、色织等厂。焦柳铁路和洛常公路经此。郭氏祖传正骨医术闻名国内,现设有正骨医院。(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中西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42平方千米。人口6.3万。镇人民政府驻中华路,人口3.3万。北宋以后历为州、府、县治。镇以县名。1951年为平乐县十区,1956年改设平乐镇。1995年附城乡并入。地处喀斯特河谷地带。产稻、甘蔗、苎麻、柑橙、“沙田柚”等。有化工、农药、水泥、染织、制药、玻璃、制鞋、机械、卷烟、木器、罐头、农机、发电、面粉等厂。为县工商交通中心。公路通荔浦、恭城、钟山等地,水路通阳朔、昭平等地。(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东北部。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 4.1 万。镇人民政府驻平乐街,人口 1300。以始居人原籍平乐县得名。1951年为陆川县三区,1958年称平乐公社。1962年改区,1966年复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置镇。产稻、薯类、烟叶、荔枝、龙眼、柑橙、茶油、香茅等。有石灰、红砖、铁锅、玻璃罐头瓶、冶炼、竹芒编织等厂。有农贸集市。公路通马坡。


猜你喜欢

  • 突纥利泊

    当在今内蒙古乌审旗西北境。《新唐书·地理志》 所载边州入四夷道里中的夏州北道,“夏州北渡乌水……又经故阳城泽、 横北门、 突纥利泊、石子岭,百余里至阿颓泉”。疑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西北

  • 柘溪洞

    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南九十里。《方舆纪要》卷81沅陵县 “七盘岭” 条下: 柘溪洞 “山势连空,悬崖壁立,石穴深邃,池水澄滢”。

  • 文峰塔

    在今江苏扬州市南门外宝塔湾古运河畔。明万历十年(1582)建于文峰寺内。为仿楼阁式砖木结构。七层八面。塔下文峰寺久废。唐鉴真和尚由此启航东渡日本。

  • 沙州路

    元至元十七年(1280)改沙州置,属甘肃行省。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市西。辖境相当今甘肃安西县以西和青海柴达木盆地大部。明洪武初废。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沙州置,治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属甘肃行省。辖境相

  • 和宁路

    元皇庆元年 (1312) 改和林路置,为岭北行省治所。治所在和林城 (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东岸和尔和林)。辖境相当今蒙古国杭爱山以东,鄂嫩河上游及克鲁伦河上游流域以西蒙古国诸省区。元末废。元皇庆元年(13

  • 乌玉河

    亦作黑玉河。即今新疆和田、皮山县境之喀拉喀什河。《宋史·于阗国传》:于阗国“国城东有白玉河,西有绿玉河,次西有乌玉河,源出昆冈山,去国城千三百里。每岁秋,国人取玉于河,谓之捞玉”。

  • 粤赣湘边革命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粤赣湘边区革命游击区。范围包括广东北部、东部和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以及赣南、湘东南地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此建立党组织。1949年1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在解放战争中,先后建

  • 木期古

    在今云南巧家县西北。《清史稿·地理志》 巧家厅:“木期古土千户,乾隆三十一年设,禄氏世袭。”

  • 宣德府

    蒙古中统四年 (1263) 改宣宁府置,治所在宣德县 (今河北宣化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万全、阳原、蔚县、涞源及山西广灵、灵丘等县地。元后至元三年 (1337) 改为顺宁府。蒙古中统四年(

  • 豆子

    古盐泽名。在今山东惠民县北。《资治通鉴》:隋大业七年(611),“平原东有豆子,负海带河,地形深阻, 自高齐以来,群盗多匿其中”。《隋书·王充传》:大业十二年(616),“厌次人格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