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常山国

常山国

①西汉景帝五年 (前152) 改常山郡置,治所在真定县 (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北阜平以南,曲阳、正定、藁城、赵县以西,内丘以北地区。元鼎三年 (前114) 复为常山郡。东汉永平十五年 (72) 又改为常山国,治所在元氏县(今元氏县西北)。建安十一年 (206) 又改为常山郡。

②又称赵王国。秦亡后项羽封张耳置,治所在襄国 (今河北邢台市)。辖常山、邯郸、钜鹿三郡,相当今河北南部及山东平原、高唐县以西地区。后张耳降刘邦,改封赵王歇,寻为刘邦所灭。


(1)秦亡后,项羽封赵相张耳置,治襄国(即今河北邢台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南部及山东省西北部部分地。后为刘邦所灭。(2)西汉景帝五年(前152年)以常山郡改置,治真定县(即今河北正定县南)。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改为常山郡。东汉初又改为国,治元氏(即今河北元氏县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阜平以南,行唐、赵县以西,临城以北及山西省阳泉、平定等地。三国魏复为郡。


猜你喜欢

  • 大水峪河

    即今北京市怀柔县东雁栖河。《方舆纪要》卷11顺义县:大水峪河“在县北三十里,源亦出塞外,经怀柔县流入界,至孙家庄东北,合于黄花镇川河”。

  • 双髻山

    ①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明一统志》卷17永宁县:双髻山“在县东北二十里。绝顶有双髻并峙,状若髻然”。②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五侯山。《方舆胜览》卷13兴化军:双髻山“亦名笔架山”。《方舆纪要》卷96莆田

  • 三注山

    即三柱山。在今山东日照市西南。《清一统志·沂州府一》 作“三注山”。

  • 丹杨郡

    一作丹阳郡。东魏天平二年(535)置,为北扬州治。治所在秣陵县(今河南沈丘县)。南朝梁太清元年(547)为殷州治。东魏武定六年(548)复为北扬州治。辖境相当今河南沈丘县及淮阳县东部地。隋开皇初废。

  • 冶塘湖

    即今安徽怀宁县东北七里湖、八里湖。《方舆纪要》卷26安庆府怀宁县:冶塘湖“在府西三十里。湖口有石库渡,下流达皖口入江”。

  • 园池县

    北魏置,为梁宁郡治。治所在今甘肃酒泉地区。西魏废。

  • 寿峰寺

    在今河北丰润县城南十余里车轴山峰顶。始建于辽重熙元年(1032)。《清一统志·遵化州》:寿峰寺“在丰润县南车轴山。有无量(梁)阁一、塔二,宋崇禧(按,应为辽重熙)间建”。

  • 石牙山

    在今广西来宾县南三十里。《舆地纪胜》卷105象州:石牙山“在来宾县南乡。平地有二石,峭拔宛如象牙”。

  • 青平县

    1949年4月析平泉、青龙二县地置,属热河省。治所在今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境。八月裁。旧县名。1948年由青西县改置,治宽城(今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宽城镇)。1949年撤销,划归青龙、平泉两县。

  • 千万垒

    即十里垒。在今河北赵县南。《元和志》卷17作“千万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