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农县
北宋建隆元年 (960) 改弘农县置,为虢州治。治所即今河南灵宝市。至道三年 (997) 改为虢略县。
古县名。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改弘农置,治今河南省灵宝市,为虢州治。至道三年(997年)改名虢略县。
北宋建隆元年 (960) 改弘农县置,为虢州治。治所即今河南灵宝市。至道三年 (997) 改为虢略县。
古县名。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改弘农置,治今河南省灵宝市,为虢州治。至道三年(997年)改名虢略县。
南齐置,属雍州宁蛮府。治所在赭阳城(今河南方城县东六里)。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改为襄城郡。南朝齐高帝置,治赭阳城(今河南方城县东)。辖境约当今河南省方城县一带。属雍州。北魏改置为襄城郡。
①又名汴河、汴渠。《汉书·地理志》 作卞水,指今河南荥阳市西南索河。《后汉书》始作汴渠,移指荥阳一带从黄河分出的狼汤渠(即古鸿沟)。《后汉书·明帝纪》:永平十二年(69),“遣将作谒者王吴修汴渠”。注
原名董奉山。在今河南信阳县西。《方舆纪要》 卷50信阳州: 董峰山 “在州西南五十里。峰峦竞起,高出群山。上有黑龙洞”。
即岳山。 在今山东泰安市北泰山。《汉书· 郊祀志》: “岳壻山之属为小山川。”清金棨《泰山志》 引 《黄溍笔记》: “俗称妇翁曰泰山。说者以为泰山有丈人峰,故有是称。然
清雍正三年 (1725) 置,属和硕特部。在今青海祁连县西南冰沟一带。《清史稿·地理志》 西右翼前旗: “牧地在大通河北岸。东至察罕阿尔吉永安, 南至约呼口, 西至柴达木察罕巴彦讬罗海
又名东浦。在今江苏镇江市东。《元和志》卷25润州丹徒县: “东浦,亦谓之润浦,在县东二里,北流入江。隋置润州,取此浦为名也。”又称东浦。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东,北流入大江。《元和郡县志》:“隋置润州,取此
①在今江西瑞昌市西北三十五里。清同治 《九江府志》 卷4瑞昌县: 铜岭 “曾产铜,故名”。②在今广东东莞市东。《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东莞县: 铜岭 “在县东二十里榴花村。宋末邑人熊飞结集义勇与元
在今贵州万山特区南三里。《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大万山长官司“新坑山”条下:“又大万山在司南三里。司以此名。”
亦名武穴站。元置,即今湖北武穴市。明置武家穴镇巡司。清名武穴镇,置武黄同知于此。1953年广济县迁此,1987年改设武穴市。元置,即今湖北省武穴市驻地。
又作邦家锡仁。在今西藏东南部珞渝地区。为梵语名。原西藏贵族拉鲁之庄园。现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