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市桥

市桥

①在今河北邯郸市内。《清一统志·广平府二》:市桥“在邯郸县西门外。相传战国时赵王建,下有铁牛、铁柱,商旅辏集于上”。

②即今广东番禺市(市桥镇)。清移沙湾巡司驻此。1945年后为番禺县治。

③在今广东东莞市城区内。《清一统志·广州府》:德安桥“在东莞县税课局西,横跨县港。本名通济,后废,元复置改名。民多于桥上为市,号曰市桥”。

④亦名冲星桥。战国时秦建。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文庙西街附近。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城)西南石牛门曰市桥。”桥在石牛门外郫江上,与笮桥相对。《寰宇记》卷72华阳县引李膺《益州记》云:“汉旧州市在桥南, 因以为名。”《后汉书·公孙述传》:建武十二年(36),吴汉率军入蜀,至成都城下,“述乃悉散金帛,募敢死士五千余人,以配延岑于市桥,伪建旗帜,鸣鼓挑战,而潜遣奇兵出吴汉军后,袭击破汉”。即此。


区片名。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北部。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12.6万。区人民政府驻地。广州卫星城。宋代成集市时,因市内多桥,又多以桥为市,故名。清康熙三年(1664年)移沙湾巡检司治此。1943年置镇。1945年起为番禺县治,1992年为番禺市治,2000年为番禺区治。有食品、服装、工艺、玩具、电子、汽车装配、电筒等厂。特产“市桥鲜虾抽”(酱油)、“番禺排粉”。公路通广州、佛山等市。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冼星海公园。


猜你喜欢

  • 黄堆山

    ①在今安徽黟县北。《方舆纪要》 卷28黟县: 黄堆山 “在县北三十里。高十余里。绝顶平坦”。②在今陕西大荔县西。《新唐书·代宗纪》: 广德元年 (763),“党项羌寇同州,郭子仪败之于黄堆山”。即此。

  • 梧桐岭

    在今福建福州市北。《资治通鉴》: 五代晋天福四年 (939),闽王昶 “出北关,至梧桐岭”,为众所杀。即此。古山名。在今福建省福州市北。《资治通鉴》:五代晋天福四年(939年)闽王昶出北关,至梧桐岭,

  • 岐岭墟

    即今广东五华县西北岐岭镇。清同治《广东图说》卷90:长乐县有岐岭墟汛。

  • 西华县

    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西华县南。西晋初废。永康元年(300)复置,属颍川郡。东晋改属陈郡。北齐废。隋大业三年(607)改鸿沟县复置,属淮阳郡。治所即今西华县。唐初废。景云元年(710)改箕城县

  • 黄阜山

    在今山西潞城县西北。《隋书·地理志》上党郡潞城县: “有黄阜山。” 《元和志》 卷15潞城县: “黄阜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刘聪将綦毋刿败晋将崔恕于黄阜。”

  • 盘古沟

    在今河北青县南大盘古村附近。《新定九域志》 卷2乾宁军: “盘古沟,水深三丈,天旱不涸。”并有 “盘古墓”。《方舆纪要》 卷13青县“卫河” 条下: “又有盘古沟,在县南十五里。东流入御河。虽旱不竭。

  • 青弋江镇

    即今安徽南陵县东青弋江西岸弋江镇。清光绪 《南陵小志》 卷1: 青弋江镇在 “县东三十里。东达郡治”。

  • 冈州

    隋开皇十一年(591)改允州置,治所在新会县(今广东新会市北)。《新唐书·地理志》 广州新会县:冈州“以地有金冈以名州”。辖境相当今广东新会市境。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贞观十三年(639

  • 清远县

    隋开皇十年 (590) 置,属广州。治所即今广东清远市。据民国 《清远县志》 称: 因县内江河清洌,故名。大业初属南海郡。唐属广州。元属广州路。明、清属广州府。民国初属广东粤海道。1920年直属广东省

  •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

    在今四川广元市区北八里嘉陵江东岸。原为古蜀道上的“石柜阁”。始建于南北朝,迄清咸丰年间。以隋唐居多。原有造像一万七千余尊, 1935—1936年修川陕公路,毁去大半。现有石刻南北长200余米,最高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