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燕戎格河
亦作巴燕戎格渠。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中部。《清史稿·地理志》 西宁府:巴燕戎格厅“巴燕戎格河出小积石山东麓,纳厅境诸小水,南入黄河”。
亦作巴燕戎格渠。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中部。《清史稿·地理志》 西宁府:巴燕戎格厅“巴燕戎格河出小积石山东麓,纳厅境诸小水,南入黄河”。
即今吉林永吉县北境松花江支流团山子河。《金史· 欢都传》: “初,乌扎萨部有美女名罢敌悔,青岭东混同江蜀束水人掠而去。” 即此。
北宋崇宁元年 (1102) 改永昌县置,属彭州。治所在今四川郫县西北唐昌镇。明洪武四年(1371) 属成都府,十年 (1377) 省入灌县,十三年(1380) 复置。清康熙七年 (1668) 废入郫县
在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西北坤都镇西。清为阿鲁科尔沁旗驻地。“翁根毛都”,蒙古语意为神圣的大棵树。
又名百门山。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北七里。《晋书·阮籍传》:“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即“百泉山”。
即今甘肃黑河及其上游甘州河。《史记·夏本纪》正义引《括地志》曰:“合黎水一名羌谷水,一名鲜水,一名覆表水,今名副投河,亦名张掖河,南自吐谷浑界流入甘州张掖县。”张守节《史记正义》:“今按,合黎水出临松
一名高观山。即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蛇山。为黄鹤山支阜。以山形似高冠,故名。《方舆纪要》 卷76江夏县 “黄鹤山” 条下: “高冠山在城东南。明初,太祖围武昌,城东有高冠山,俯瞰城中,伪汉兵屯戍于此。傅
即勐统。在今云南昌宁县南六十八里勐统乡。《明史·云南土司二》: 正统七年 (1442) 征麓川之役,从东路者 “招降孟通诸寨”。
战国秦邑。即今陕西蒲城县东南重泉村。《史记·秦本纪》: 简公六年 (前409),“城重泉”。《正义》: “ 《括地志》 云: 重泉故城在同州蒲城县东南四十五里。” 后改置重泉县。古邑名。战国秦邑。即今
一名虎头山。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九十里。《山海经·中山经·中次十一经》: 奥山 “奥水出焉,东流注于视水”。
北宋元祐元年 (1086) 以虹县零壁镇置,属宿州。治所即今安徽灵璧县。旋废。七年 (1092)复置,政和七年 (1117) 改为灵璧县。古县名。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分虹县置,即今安徽省灵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