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南称土司
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囊谦县(香达)南,扎曲与吉曲之间。乾隆《西宁府新志》卷19塞外贡马番族:“住牧奇可地方巴彦南称七族,距苏尔莽五百余里。”
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囊谦县(香达)南,扎曲与吉曲之间。乾隆《西宁府新志》卷19塞外贡马番族:“住牧奇可地方巴彦南称七族,距苏尔莽五百余里。”
即今湖北鄂州市南泽林镇。清光绪 《武昌县志》 卷3 《乡坊》: “泽林嘴镇在县南十五里。半属武昌,半属大冶,有碑为界。”
在我国西南部。北面与新疆、青海接壤,东面与四川、云南接壤。西面及南面分别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等国家为邻。面积120万平方公里。古为羌、戎地,唐、宋为吐蕃地,元代为宣政院管辖的乌思
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西部,金银岛东3.5海里。为永乐环礁中 一近三角形的环形小珊瑚礁。中国渔民向称筐仔、筐仔峙。1935年和1947年公布名称为羚羊礁。郑资约 《南海诸岛地理志略》载: 羚羊礁 “礁之
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八十里长平山。《方舆胜览》卷55永康军:牡丹平,“自青城之长平山,扪萝而上, 由鸟道三十里许,有平阜数十亩,高树蔽天,春深先花后叶,状如芙渠,香类牡丹”。
即今福建柘荣县。元末有袁天禄兄弟占据,称泰安社,元授以江西行省参政。明初纳款。正统六年 (1441) 置柘洋巡司,属霞浦县。1938年设柘洋特种区。
又名唐纠山。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北。《汉书·地理志》 零陵郡都梁: “路山,资水所出。” 《水经·资水注》: “资水出武陵郡无阳县界唐纠山,盖路山之别名也。”
蒙古至元二年 (1265) 改河间府置,属中书省。治所在河间县 (今河北河间市)。辖境相当今河北白洋淀以东的大清河及天津市海河以南,山东马颊河以北,河北任丘、肃宁、献县、故城以东地。明洪武元年 (13
俗称湘子桥。在今广东潮州市东门外,横跨韩江。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宝庆二年(1226)建成,历时57年。东西两端筑石桥墩十八个, 上架石梁作桥面。中间一段,宽约100米,水流湍急,未能架桥,
明嘉靖初置,属施南宣抚司。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东南。清雍正十三年(1735)废。
明置,属荣经县。在今四川荥经县西南靖口。《清史稿· 唐希顺传》: 康熙十九年(1680),赵良栋由雅州进讨吴世璠将胡国柱,“复荣经,贼退入箐口驿,分兵扼周公桥、黄泥铺诸隘,结五营守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