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巫山

巫山

①在今江西信丰县西北。《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信丰县:巫山“在县西北四十里。有岖岭,上多怪石,与南康分界处,巫水出其下,流会绵水,入于桃江”。

②又名孝堂山。在今山东长清县西南五十里孝里铺东。《左传》:襄公十八年(前555),“齐侯登巫山以望晋师”。即此。

③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四十里。《清一统志·宝庆府一》:巫山“上有峰十二, 巫水出此”。

④在今四川东部,毗邻湖北。旧传山形似巫字因名。或传巫咸死葬于此,名巫咸山,简称巫山。《战国策·楚策四》:“北陵乎巫山,饮茹溪之流。”巫山北起大巴山,东北西南走向,绵延于川、鄂边境,长200多公里,宽30—50公里,海拔1000—2000多米,长江穿流其中,形成蔚为壮观的长江三峡, 为川、鄂两省天然孔道。其中以十二峰最为壮丽。历代讴歌巫山及巫山十二峰的诗赋甚多。


(1)古山名。在今山东省肥城市西北。《左传》襄公十八年(前555年):晋伐齐,“齐侯登巫山以望晋师”,即此。(2)今山名。在重庆市和湖北省交界处,北与大巴山相连,南与鄂西利川山原复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 1000~1500 米,北高南低。最高峰朝阳坪(在巫山县、神农架林区和巴东县交界处),海拔 2368 米。顶部起伏和缓,为山原地形。由三列背斜山地组成,长江自西向东横切,形成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合称长江三峡。山体主要为石灰岩,侵蚀和溶蚀作用强烈,山体破碎,峰峦重叠。长江南北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四川盆地和长江中游平原的天然分界。唐陈子昂《感遇》诗第二十七:“朝发宜都渚,浩然思故乡。故乡不可见,路隔巫山阳。”北宋苏辙有《巫山赋》。


猜你喜欢

  • 谷熟县

    ①东汉建武二年(26)置侯国,寻改为县,属梁国。治所在今河南虞城县西南三十二里谷熟镇。北魏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宋州,大业初属梁郡。唐属宋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徙治今谷熟镇南,寻还治谷

  • 渠江

    古名宕渠水。在今四川东部,为嘉陵江一大支流。《寰宇记》 卷 136合州石镜县: 渠江水“在县北十五里。源自万顷池,分流经巴、达、渠、广安军等州界,至本州东北十里,与嘉陵汇合”。《方舆纪要》 卷 69

  • 余杭山

    约在今江苏南部太湖附近。《越绝书》卷2:“秦余杭山者,越王栖吴夫差山也,去县五十里,山有湖水,近太湖。”《吴越春秋》卷5:“越王乃葬吴王以礼,于秦余杭山卑犹。”或说在今浙江德清县西武康附近。

  • 金州卫

    明洪武八年 (1375) 改显州置,属辽东都司。治所即今辽宁大连市东北金州镇。清雍正十二年(1374) 改为宁海县。明洪武八年(1375年)置,治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属辽东都指挥使司。辖境相当今辽东

  • 栅山

    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三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69黔江县: 栅山 “两山壁立若门,中宽衍,有平陆数顷,可以耕屯”。

  • 郎溪

    ①原为桐川流经安徽郎溪县治及其左右区段名。《方舆纪要》 卷29建平县: “郎溪在县治南,郎步镇以此名,下流合于桐川。” 今桐水与无量溪自广德流入县境,在合溪口合流后,西北流入南漪湖,统称郎溪。一名郎川

  • 分水山

    ①即今浙江泰顺县东南与苍南县、福建福鼎县交界处。山下有分水关。《方舆纪要》卷94泰顺县:分水山在“县南二百里,与平阳县西南之松山相接。泉发陇上,东西分流以限闽、浙”,故名。②在今广西陆川县北。明万历《

  • 塘坝镇

    即今四川潼南县南塘坝镇。民国 《潼南县志》 卷1: 塘坝场在 “县南六十里”。在重庆市潼南县南部。面积101.5平方千米。人口7.4万。镇人民政府驻塘坝场,人口3700。明末建场,因场区两溪环绕,地势

  • 官帽山

    ①在今北京市延庆县北。《方舆纪要》 卷17延庆州: 官帽山在 “州北十八里。状如幞头,与怀来卫大海陀山东西相望。一名东崖山”。②在今四川雅安市西北与芦山县交界处。《清一统志 ·雅州府一》: 官帽山 “

  • 高密县

    ①秦置,属胶东郡。治所在今山东高密市西南四十里前田庄。西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 封齐悼惠王子印为胶西王,都高密。本始元年 (前73)改置高密国。东汉属北海国。三国魏属城阳郡。北魏属高密郡。北齐废。